畎亩馀忠刘子政,也应全不为修名
出处:《喜声伯谪还》
宋 · 区仕衡
生还今日寸心明,客泪初收恨亦平。
岂有安危关一疏,不知流逐到诸生。
钱塘江上船犹待,玉枕山前屋未成。
畎亩馀忠刘子政,也应全不为修名。
岂有安危关一疏,不知流逐到诸生。
钱塘江上船犹待,玉枕山前屋未成。
畎亩馀忠刘子政,也应全不为修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生还:幸存。今日:现在。
寸心:内心。
客泪:旅人的眼泪。
恨亦平:怨恨也平息。
岂有:哪里有。
安危:安全与危险。
一疏:一次疏忽。
流逐:流放。
诸生:众人。
钱塘江上:钱塘江边。
船犹待:船只等待。
玉枕山前:玉枕山旁。
屋未成:房屋未建好。
畎亩:田野。
馀忠:剩余的忠诚。
刘子政:刘子政,汉代人,以忠诚著称。
修名:追求名誉。
翻译
今日得以生还,内心明了如镜,旅途中的泪水终于止息,怨恨也消散了。哪里有一丝安危只关乎一次疏忽,我未曾想到自己会沦落到这样的境地,成为被流放的人。
钱塘江边的船只还在等待,前方玉枕山前的房屋还未建成。
在田野间,我仍怀有对国家的忠诚,就像刘子政一样,我并不只是为了追求名誉而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区仕衡的《喜声伯谪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生还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世事无常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生还今日寸心明,客泪初收恨亦平。”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生还的喜悦和解脱之情。"生还"指的是朋友从远方归来,"今日寸心明"说明了内心的喜悦和清明,而"客泪初收"则是说远行的人终于不再流泪,"恨亦平"表达了往日的怨恨也随之消散。
“岂有安危关一疏,不知流逐到诸生。” 这两句诗人反问世事无常,人们对生命中的险要和平顺并不知晓。"岂有"是反问词,表达了疑惑,"安危关一疏"意味着人生在世的每一步都可能面临安危的考验,而"不知流逐到诸生"则是说人们对于生命如何漂泊、流转直至终老都不知道。
“钱塘江上船犹待,玉枕山前屋未成。”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朋友归来的期待和现实中尚未完成的居所。"钱塘江上船犹待"表达了朋友乘坐的船还在等待,而"玉枕山前屋未成"则说明诗人为朋友准备的住处还未完工。
“畎亩馀忠刘子政,也应全不为修名。” 这两句诗人提到了古代的贤良刘子政,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畎亩馀忠"指的是田地的丈量和对土地的忠诚管理,而"刘子政"是西汉时期的清官,以廉洁著称。诗人通过这一点出发,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然,不愿意为了个人的名声而去做什么。
整首诗通过多重层次的情感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对生命的理解以及个人对于名利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