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月不从修处缺,景星还自望中垂
出处:《次韵郡博士贺龟山祠新成 其三》
宋 · 释居简
业从师授巧无师,孟子何曾负子思。
华月不从修处缺,景星还自望中垂。
伪从所恶生成党,判自持方不中规。
欲扣两端今已矣,忘言独与故吾期。
华月不从修处缺,景星还自望中垂。
伪从所恶生成党,判自持方不中规。
欲扣两端今已矣,忘言独与故吾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居简创作的《次韵郡博士贺龟山祠新成》组诗中的第三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联“业从师授巧无师,孟子何曾负子思”以“业”为引,探讨学习与传承的关系,通过对比孟子与子思,暗示了在知识与道德的传授过程中,真正的智慧在于自我领悟与实践,而非单纯依赖师传。
颔联“华月不从修处缺,景星还自望中垂”以自然景象为喻,华月不因人为的修整而缺损,景星也自然地在期望中显现,强调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自然本性,不应被人为的干预所改变。
颈联“伪从所恶生成党,判自持方不中规”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对立,以及个体在面对诱惑时的选择与坚守,指出真正的道德判断应基于内心的良知,而非外界的压力或诱惑。
尾联“欲扣两端今已矣,忘言独与故吾期”表达了对人生终极追求的思考,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真实与平静,通过“忘言”达到与自我本质的和谐统一,暗示了一种超越语言与形式的深层次理解与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德、自我认知等方面的独到见解,语言精炼,寓意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哲学思考的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