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柏津头访昔游,夕阳衰草几番秋
出处:《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 其七》
宋 · 洪咨夔
桔柏津头访昔游,夕阳衰草几番秋。
人心谁向忙中觉,天理须从定处求。
人心谁向忙中觉,天理须从定处求。
注释
桔柏津头:桔柏渡口,古代地名,可能位于河边或水边。昔游:过去的游览或回忆。
夕阳:傍晚的太阳,象征着时光流逝。
衰草:枯黄的草,形容景色萧瑟。
人心:人的内心世界。
忙中:忙碌的生活中。
觉:察觉,领悟。
天理:自然法则或道德准则。
定处:平静、安定的状态。
求:寻求,寻找。
翻译
在桔柏渡口追寻往昔的足迹,夕阳下衰败的草丛已经经历了多个秋天。在忙碌的生活中,又有谁能静心察觉内心,真理必须在平静的状态中去寻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的《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七)》。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桔柏津头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游览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夕阳衰草几番秋"一句,以夕阳和衰草象征着岁月的更迭,暗示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感叹。接下来,诗人提出一个深沉的人生哲理:"人心谁向忙中觉,天理须从定处求。"这句诗意味着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察觉内心的真正需求,而真理和道理唯有在平静与安定中才能寻得。整首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怀,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