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侗如可教,丈席冀趋风
出处:《次韵杨立之赠京》
宋 · 苏颂
小子方承学,初心未见功。
雕虫徒好赋,舞象仅成童。
率尔多惭路,师哉远慕雄。
颛侗如可教,丈席冀趋风。
雕虫徒好赋,舞象仅成童。
率尔多惭路,师哉远慕雄。
颛侗如可教,丈席冀趋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小子:年轻的我。承学:接受学业。
初心:最初的志向。
见功:显现成果。
雕虫:文字游戏,比喻微不足道的学问。
赋:文章、写作。
舞象:舞动大象,比喻学习儒家经典。
成童:如同幼童。
率尔:轻易地。
惭路:感到惭愧。
师哉:对老师。
慕雄:敬仰雄鹰。
颛侗:无知、愚钝。
可教:可以教导。
丈席:大师、长者。
趋风:接近、聆听教诲。
翻译
年轻的我正在接受学业,最初的志向还未显现成果。仅仅擅长文字游戏,舞象(比喻学习儒家经典)的程度还如同幼童。
轻易地感到惭愧,对老师充满敬仰,期望能像雄鹰般翱翔。
如果我能被教导,希望能亲近大师,聆听他们的教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所作的《次韵杨立之赠京》。诗中,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在学习阶段的境况。"小子方承学"表明他还在求学阶段,对知识的追求刚刚开始,尚未显现出显著的成绩。"雕虫徒好赋,舞象仅成童"自谦地说,他在文学创作上虽然喜欢尝试,但技艺还如同幼童般稚嫩。"率尔多惭路"表达了对自己不够成熟和谨慎的自责,意识到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他对老师充满敬仰,"师哉远慕雄",表示对德才兼备的老师的深深敬仰,希望能够向他们学习,提升自我。最后两句"颛侗如可教,丈席冀趋风","颛侗"指懵懂无知,诗人表达如果自己尚有可教之处,希望能有机会亲近老师,接受他们的教诲,如同小草向阳一般,渴望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启发。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谦虚好学的态度,以及对师长的尊重和向往,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学问的虔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