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圣贤不出此心公,有为为之未必充全文

圣贤不出此心公,有为为之未必充

宋 · 王柏
圣贤不出此心公,有为为之未必充
绝学当归三洞左,正源欲障百川东。
坐春立雪谁能继,弄月吟风岂浪从。
方己乌头力应鲜,因循又过一年终。

拼音版原文

shèngxiánchūxīngōngyǒuwèiwèizhīwèichōng

juéxuédāngguīsāndòngzuǒzhèngyuánzhàngbǎichuāndōng

zuòchūnxuěshuínéngnòngyuèyínfēnglàngcóng

fāngtóuyìngxiānyīnxúnyòuguòniánzhōng

注释

圣贤:指道德高尚、智慧卓越的人。
此心公:无私的心。
未必充:不一定能完全实现。
绝学:极高的学问,指自然无为的智慧。
三洞左:可能指隐居修行之地,也可能象征大道的源头。
正源:正确的源泉,即自然之道。
障:阻挡。
坐春立雪:形容刻苦修行,春天静坐,冬天站立在雪中。
继:继承或达到。
浪从:随意跟随。
方己:现在的自己。
乌头:比喻精力衰退。
应鲜:应当减弱。
因循:沿袭旧习,不求改变。
过一年终:度过了一年。

翻译

圣贤的智慧不在于私心,有所作为不一定就能充实。
真正的学问应该回归于自然之道,阻挡不住百川东流的趋势。
春天静坐或冬夜立雪,这样的境界谁能继续?玩月吟风,怎能随便跟从。
如今自己精力有限,恐怕难以再有作为,就这样又过去了一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时充之访盘溪有诗次韵》。王柏在诗中表达了对理想境界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自我修养的心态。

“圣贤不出此心公,有为为之未必充。” 这两句开篇便点明了主题,意在表达诗人对于圣贤理想境界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并非总能得到满足。这里的“心公”暗示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状态,而“有为为之未必充”则显示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认识。

“绝学当归三洞左,正源欲障百川东。” 这两句中,“绝学”可能指的是超脱世俗的学问或修养,“三洞”和“正源”均有深远之意,象征着最高的精神追求。诗人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达到这种境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识积累。

“坐春立雪谁能继,弄月吟风岂浪从。”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景,“坐春”、“立雪”、“弄月吟风”都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体悟和与之融为一体的精神状态。这些意象都是中国古代隐逸文化中常见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红尘、与大自然合一的向往。

“方己乌头力应鲜,因循又过一年终。”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一种自我反省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提到自己的年华在悄然逝去,而内心的修养却依旧不足,表达了对于个人修为不够完善的忧虑。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高尚人格和超脱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