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风兴教,非德伊何
出处:《赠顾令文为宜春令诗》
魏晋 · 陆机
蔼蔼芳林,有集惟岳。
亹亹明哲,在彼鸿族。
沦心浑无,游精大朴。
播我徽猷,□彼振玉。
彼玉之振,光于厥潜。
大明贞观,重泉匪深。
我有好爵,相尔在阴。
翻飞名都,宰物于南。
礼弊则伪,朴散在华。
人之秉夷,则是惠和。
变风兴教,非德伊何。
我友敬矣,俾人作歌。
交道虽博,好亦勤止。
比志同契,惟予与子。
三川既旷,江亦永矣。
悠悠我思,托迈千里。
吉甫之役,清风既沈。
非子之艳,诗谁云寻。
我来自东,贻其好音。
岂有桃李,恧子琼琛。
将子无矧,属之翰林。
娈彼静女,此惟我心。
亹亹明哲,在彼鸿族。
沦心浑无,游精大朴。
播我徽猷,□彼振玉。
彼玉之振,光于厥潜。
大明贞观,重泉匪深。
我有好爵,相尔在阴。
翻飞名都,宰物于南。
礼弊则伪,朴散在华。
人之秉夷,则是惠和。
变风兴教,非德伊何。
我友敬矣,俾人作歌。
交道虽博,好亦勤止。
比志同契,惟予与子。
三川既旷,江亦永矣。
悠悠我思,托迈千里。
吉甫之役,清风既沈。
非子之艳,诗谁云寻。
我来自东,贻其好音。
岂有桃李,恧子琼琛。
将子无矧,属之翰林。
娈彼静女,此惟我心。
拼音版原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陆机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沉表达。开篇“蔼蔼芳林,有集惟岳”即设定了一种生机勃勃、山清水秀的意境,随后“亹�antt明哲,在彼鸿族”则描绘出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和追求。
“沦心浑无,游精大朴”表达了诗人对于纯净自然的心向往和精神上的追求,而“播我徽猷,□彼振玉”中的“玉”字,常用以喻贤良之士,这里或许指代朋友。
接下来的“彼玉之振,光于厥潜。大明贞观,重泉匪深”则是对友人品德的赞美和内在修养的肯定。诗中多处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如“好爵”、“徽猷”、“振玉”等,都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敬仰之情。
“翻飞名都,宰物于南。礼弊则伪,朴散在华”可能是对友人处理世事的智慧和态度的赞赏。而“人之秉夷,则是惠和。变风兴教,非德伊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教诲之道的认同和尊崇。
最后,“我友敬矣,俾人作歌。交道虽博,好亦勤止。比志同契,惟予与子”等句,则是对深厚友情的颂扬,以及诗人对于共同理想和追求的坚守。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文学功底,是一首值得细读和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