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烽标汉垒,宵月惨胡笳
出处:《春日边思》
明 · 区大相
劳歌倦行迈,长路改年华。
野冻冰胶岸,风鸣马喷沙。
夕烽标汉垒,宵月惨胡笳。
谁念穷边戍,春来不见家。
野冻冰胶岸,风鸣马喷沙。
夕烽标汉垒,宵月惨胡笳。
谁念穷边戍,春来不见家。
鉴赏
这首《春日边思》由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描绘了边塞春日的独特景象与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首句“劳歌倦行迈”,开篇即以“劳歌”点出边塞生活的艰辛与疲惫,士兵们在漫长征途中的劳苦与疲惫跃然纸上。“长路改年华”则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暗示着边塞生活对人的身心造成的巨大影响。
接着,“野冻冰胶岸,风鸣马喷沙”两句,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而肃杀的氛围。冰封的河岸、呼啸的寒风、喷沙的战马,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边塞的严酷环境,也暗喻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们的艰苦生活。
“夕烽标汉垒,宵月惨胡笳”描绘了夜晚的边塞景象。烽火连天,月色惨淡,胡笳声声,既表现了边防的紧张局势,也反映了士兵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这里,“夕烽”与“宵月”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边塞生活的不易和士兵们的寂寞。
最后,“谁念穷边戍,春来不见家”直抒胸臆,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在春天到来之际,他们却依然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这种情感的强烈反差,让读者感同身受,对戍边将士的辛酸与无奈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综上所述,《春日边思》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是一首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