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仙居好,临民必以诚
出处:《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其一》
宋 · 陈襄
我爱仙居好,临民必以诚。
簿书无日暇,狱讼积年生。
百疾求箴补,千钧待准平。
嗟予不如古,斯道未能宏。
簿书无日暇,狱讼积年生。
百疾求箴补,千钧待准平。
嗟予不如古,斯道未能宏。
注释
我:第一人称代词,指诗人自己。爱:喜爱。
仙居:地名。
临民:治理百姓。
必:必定。
以诚:以诚信。
簿书:公文、文书。
无日暇:没有空闲的日子。
狱讼:诉讼案件。
积年生:累积多年。
百疾:众多疾病。
箴补:治疗和补救。
千钧:极重的比喻,形容问题重大。
准平:公正裁决。
嗟予:叹息我。
古:古人。
斯道:这种道理。
未能:未能做到。
宏:宏大、推广。
翻译
我深深喜爱着仙居这个地方,对待百姓必定以诚信为本。日常政务繁重,没有闲暇的日子,诉讼案件累积多年。
各种疾病困扰着人们,期待得到公正的治疗和裁决。
我感叹自己不如古人,对于这种公平之道还未能大力推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襄所作的《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作者对仙居地方治理的赞赏与感慨。诗中,"我爱仙居好"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仙居的喜爱之情,认为此地有其独特魅力。"临民必以诚"体现了诗人理想的为官之道,即以诚信对待百姓。
接下来,"簿书无日暇"反映了官员日常政务繁忙,几乎没有闲暇时光,暗示了基层工作的艰辛。"狱讼积年生"则揭示了案件累积,需要长期处理的问题,表明当地可能存在一些社会矛盾和司法压力。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公正的追求,"百疾求箴补,千钧待准平",希望疾病能得到有效的治疗,重大的决策能公正公平。然而,他自谦地说"嗟予不如古,斯道未能宏",感叹自己虽然有心,但未能像古代圣贤那样将这种理想大道发扬光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仙居的治理状况和个人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公正廉洁、关注民生的理想政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