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烟还合,天昏日半烘
出处:《解舟雷江过东流县》
宋 · 杨万里
云散烟还合,天昏日半烘。
青山犹淡白,碧水欲轻红。
棹进欣恬浪,公无怨逆风。
回思五湖里,敢望大江东。
青山犹淡白,碧水欲轻红。
棹进欣恬浪,公无怨逆风。
回思五湖里,敢望大江东。
注释
云:云雾。散:消散。
烟:烟雾。
还:又。
合:聚集。
天:天空。
昏:阴沉。
日:太阳。
半烘:半露红晕。
青山:青翠的山峦。
犹:仍然。
淡白:清淡。
碧水:碧绿的水面。
欲:似乎。
轻红:微微泛红。
棹:船桨。
进:前进。
欣恬:欣喜于。
浪:波浪。
公:指诗人自己。
无:没有。
怨:怨恨。
逆风:逆着风。
回思:回想。
五湖:泛指江湖或隐居之地。
里:处。
敢望:敢想,敢期望。
大江东:长江东流。
翻译
云雾散去烟又聚,天空阴沉太阳半露红晕。青山依然清淡,碧水似乎微微泛红。
划船前进,欣喜于平静的波浪,即使逆风也不心生怨恨。
回想过去在五湖的生活,怎敢奢望再往东的大江边前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通过对云、天、山、水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情怀。
"云散烟还合,天昏日半烘。" 这两句捕捉了一个特定的时刻,天空中云雾散去又聚合,太阳悬挂在半空,给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感觉。这是诗人对自然界瞬间美景的敏锐观察。
"青山犹淡白,碧水欲轻红。" 这两句则描绘了山水景色,其中“青山犹淡白”可能是因为远处山峦被薄雾笼罩而呈现出浅白色的效果,而“碧水欲轻红”则可能是由于夕阳的映照,水面上泛起了微红的光泽。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眼中大自然的色彩变化。
"棹进欣恬浪,公无怨逆风。" 这里诗人描述自己驾舟前行的情景,“欣恬”表达了一种心旷神怡、乐在其中的情感,而“公无怨逆风”则显示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顺应与接受。
"回思五湖里,敢望大江东。" 最后两句,诗人在舟中回忆起曾游历过的五湖(可能指南宋时期的太湖或其他湖泊),并且表达了希望能够继续前行,眺望那广阔的大江之东。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志向和远大的目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以及对旅途中感受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