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海如发,凄凄月似弦
出处:《莱阳发道中》
明 · 王世贞
褦襶亦何道,驱驰非所怜。
叩门栖鸟后,炊饭鸣鸡前。
杳杳海如发,凄凄月似弦。
十年当此际,多负北窗眠。
叩门栖鸟后,炊饭鸣鸡前。
杳杳海如发,凄凄月似弦。
十年当此际,多负北窗眠。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莱阳发道中(其二)》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首句“褦襶亦何道”表达了对艰辛旅程的无奈,似乎在说即使道路艰难,也无法改变前行的方向。次句“驱驰非所怜”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并不喜欢这种奔波劳碌的生活。
“叩门栖鸟后,炊饭鸣鸡前”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写出了旅人早出晚归的生活状态,连栖息的鸟儿都在他之后才归巢,而他则要在鸡鸣之前准备炊饭,显示出生活的艰辛和时间的紧迫。
“杳杳海如发,凄凄月似弦”运用比喻,将远方的海面比作细丝般的发丝,形象地展现了大海的辽阔与远方的迷茫;而凄冷的月光则如同紧绷的琴弦,增添了旅途的孤寂气氛。
最后两句“十年当此际,多负北窗眠”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十年光阴的感慨,如果能有更多的时间在家中安睡,而不是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度过,那该是多么遗憾。“北窗眠”暗指归隐生活,与当前的奔波形成对比,流露出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