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越江湖,轻舟溯衡湘
出处:《书怀十首寄示小儿泽》
元末明初 · 蓝智
我今去汝远,微宦极南荒。
少小读书时,立身必名扬。
中岁涉忧患,始知少年狂。
结托渔樵徒,放歌水云乡。
竟烦天子召,玉阶觐清光。
持节越江湖,轻舟溯衡湘。
桂岭虽炎蒸,清严惟宪纲。
职当厉鹰鹯,下搏豺与狼。
常恐孱懦姿,未能效风霜。
岂复念家事,于汝宁暂忘。
愿汝学古人,黾勉耕与桑。
田庐倘有托,垂老慰所望。
少小读书时,立身必名扬。
中岁涉忧患,始知少年狂。
结托渔樵徒,放歌水云乡。
竟烦天子召,玉阶觐清光。
持节越江湖,轻舟溯衡湘。
桂岭虽炎蒸,清严惟宪纲。
职当厉鹰鹯,下搏豺与狼。
常恐孱懦姿,未能效风霜。
岂复念家事,于汝宁暂忘。
愿汝学古人,黾勉耕与桑。
田庐倘有托,垂老慰所望。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智写给他的儿子的一组诗中的第十首,名为《书怀十首寄示小儿泽(其十)》。诗人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教导儿子,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和寄语。
诗的前四句,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的志向,立志要通过读书出人头地,扬名立万。接着,他提到中年经历困苦后,认识到年轻时的豪情有些轻狂。他选择与渔夫樵夫为伍,过着简朴的生活,但并未忘记天子的召唤,最终得以在朝廷任职。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南方任职的艰辛,虽然气候炎热,但他明白职责所在,决心像鹰鹯一样锐利,打击邪恶势力。他担心自己的软弱无法胜任,表达了对自我能力的反思。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告诫儿子,自己不能过多挂念家庭,希望儿子能学习古人的勤奋,致力于农耕和蚕桑,保持朴素的生活态度。他期待儿子能在田间屋舍中找到寄托,这样即使自己年老,也能从儿子的成就中得到安慰。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父爱的深沉,又有对儿子品格塑造的殷切期望,体现了古代士人家庭教育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