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部落通烟火,敕勒沙场乏水泉
出处:《送高书记之边》
明 · 林鸿
青袍书记去翩翩,紫塞从戎不记年。
碛里倚弓看汉月,雪中走马入冰天。
乌孙部落通烟火,敕勒沙场乏水泉。
闻道安西无战斗,时时醉向酒家眠。
碛里倚弓看汉月,雪中走马入冰天。
乌孙部落通烟火,敕勒沙场乏水泉。
闻道安西无战斗,时时醉向酒家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疆书记的壮志与豪情。首句“青袍书记去翩翩”,以“青袍”象征低级官吏的服饰,而“翩翩”则展现了这位书记前往边疆时的英姿飒爽。接着,“紫塞从戎不记年”一句,点明了书记在边疆戍守的时间之长,却并未因此而感到厌倦或遗忘。
“碛里倚弓看汉月,雪中走马入冰天”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书记在边疆的生活状态。他倚着弓箭,凝视着那轮代表和平与希望的汉月;在大雪纷飞的冬日,他策马疾驰,穿越寒冷刺骨的冰天雪地。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艰苦的环境,也体现了书记坚韧不拔的精神。
“乌孙部落通烟火,敕勒沙场乏水泉”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边疆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乌孙部落与敕勒沙场的烟火与水泉的匮乏,暗示了边疆的荒凉与艰苦,同时也反映了书记及其同伴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坚守岗位,不畏艰难。
最后,“闻道安西无战斗,时时醉向酒家眠”两句,表达了对书记所在地区和平景象的期待与喜悦。听到安西地区没有战争的消息,书记便时常沉浸在酒香之中,享受难得的安宁与放松。这既是对书记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其内心深处渴望和平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边疆书记的英勇、坚韧以及对和平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壮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