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池鱼不游,坎井蛙自见
出处:《再和久旱望雨韵》
宋 · 李弥逊
高田黄欲枯,下田青欲变。
三更轣轳声,挈水急于电。
污池鱼不游,坎井蛙自见。
助苗敢辞劳,人力讵能遍。
那忧日一食,正惧李三咽。
微云不成雨,但作眼中眩。
三更轣轳声,挈水急于电。
污池鱼不游,坎井蛙自见。
助苗敢辞劳,人力讵能遍。
那忧日一食,正惧李三咽。
微云不成雨,但作眼中眩。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高田:高地上的农田。黄欲枯:即将枯黄。
下田:低洼的田地。
青欲变:即将变绿。
三更:深夜。
挈水:提水。
急于电:速度极快。
污池:满是淤泥的池塘。
坎井蛙:井底的蛙。
助苗:灌溉作物。
人力:人力。
日一食:一日一餐。
李三咽:形容极度饥饿。
微云:稀薄的云。
眼中眩:眼前发晕。
翻译
高田里的稻谷已接近枯黄,低洼田地里的作物即将转绿。深夜里辘轳声响起,汲水的速度比闪电还急。
满是淤泥的池塘里鱼儿不再游动,井底的蛙只能看见自己的世界。
灌溉作物我们从不嫌劳累,但人力毕竟有限难以遍及所有。
不必担忧一日只吃一顿,更怕的是连日无粮,只剩李三的叹息声。
稀薄的云彩无法带来雨水,只能让人眼前一片眩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久旱待雨的农村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干旱天气的忧虑和期待。
"高田黄欲枯,下田青欲变"两句,从不同海拔的农田出发,形象地展现了旱情对土地的影响,高处的土地已经变得干枯,而低处尚有微妙变化,隐含着土地对水分的渴望。
"三更轣轵�声,挈水急于电",诗人通过夜晚时分的滴答声响和急促的水流声,传达了时间紧迫、急需雨水的心情。水声如同警报,提醒人们灾难即将来临。
"污池鱼不游,坎井蛙自见"则描绘出干涸的池塘和井泉中,连鱼类都不再游弋,而只剩下蛙声孤独地响起,这是对旱情严重后果的一种写照。
"助苗敢辞劳,人力讵能遍"表达了农民在干旱之年仍需付出辛勤劳动去浇灌作物,但即便如此,也难以满足所有需要的无奈感。
"那忧日一食,正惧李三咽"这两句诗,通过对食物的关注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传递出人们在旱灾中生活艰辛的心境。
最后,"微云不成雨,但作眼中眩"则是诗人面对久旱无雨的现实,无奈之下连天边的微云都让人产生幻觉,以为即将降临甘霖,却终究只是视线中的扭曲。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悲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雨水恩惠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