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谁人巧拙,一丘底处亏成
出处:《荆公墓二首 其一》
宋 · 范成大
百岁谁人巧拙,一丘底处亏成。
半世青苗法意,当年雪竹诗情。
半世青苗法意,当年雪竹诗情。
注释
巧拙:指人的聪明才智或笨拙之处。一丘:比喻人生或事物的一个阶段或位置。
亏成:指人生的不足或遗憾。
青苗法:古代中国的一种农业贷款制度。
雪竹诗:可能指以雪竹为题材的诗歌,表达诗人的情感。
翻译
谁能活到百岁,又在何处留下遗憾?半生致力于青苗法的理念,当年写雪竹诗的兴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为纪念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所作的《荆公墓二首》(其一)。王安石以推行变法而闻名,诗中提到的“青苗法”是他在政治上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旨在帮助农民借贷以缓解贫困。而“雪竹诗情”则可能暗指王安石的诗才和他清高的人格,以雪竹的坚韧比喻其品格。
首句“百岁谁人巧拙”,看似在问百年之后谁能评价王安石一生的是非功过,实际上是在感慨时光流转,历史长河中人物的成败难以定论。次句“一丘底处亏成”,则暗示即使王安石有争议的政策,也如同丘壑中的沟壑,难以完全抹去他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王安石的敬仰与对其生平的深沉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和对王安石改革精神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