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已闻成竹木,更道长儿童全文

已闻成竹木,更道长儿童

出处:《送王绪剡中
唐 · 皇甫冉
不见关山去,何时到郯中。
已闻成竹木,更道长儿童
篱落云常聚,村墟水自通。
朝朝忆玄度,非是对清风。

注释

关山:形容远方的山川。
郯中:指郯县,古代地名。
成竹木:比喻事情已有计划或成果。
更道:再说,进一步描述。
儿童:这里指当地的孩子们。
篱落:篱笆,乡村常见的围栏。
村墟:村落,农村地区。
玄度: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仰慕的人物。
清风:象征高洁的品格或理想。

翻译

看不见关山远去,何时才能到达郯县中。
听说那里竹木已成林,又听说孩子们个个成长出众。
篱笆边常常聚集着云彩,村落间小溪自然流淌。
我每天都在想念玄度,但这并非单纯是对清风的向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自己的愁苦心情和对友人的深切忆念。

“不见关山去,何时到郯中。”开篇即设定了一个空间背景——关山与郯中的距离,表明朋友已经踏上了远行之路。诗人通过这两地的地理位置,强调了离别的遥远和难以触及。

“已闻成竹木,更道长儿童。”这里的“成”字意味着树木已经成长,而“更道长儿童”则是在说朋友不仅要关心孩子们的成长,还要担负起教育他们的责任。这两句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生活的关注和期许,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孤独感。

“篱落云常聚,村墟水自通。”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宁静与连贯。在这里,“篱落”代表着边界或限制,而“云常聚”则是超越了这些限制的自由状态。同时,“村墟水自通”展现了一种无拘无束、顺其自然的境况。

“朝朝忆玄度,非是对清风。”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深切的怀念之情。“朝朝忆玄度”中的“玄度”可能指的是一种高洁或超然的精神状态,这里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而“非是对清风”则是在说这种思念并不是因为清风引起的,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在离别中的孤独与寂寞。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