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杀气满天地,日月难为光全文

杀气满天地,日月难为光

出处:《大同感叹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杀气满天地,日月难为光
嗟尔苦寒子,结发在战场。
为谁饥与渴,葛屦践严霜。
朝辞大同城,暮宿青燐傍。
花门多暴虐,人命如牛羊。
膏血溢槽中,马饮毛生光。
鞍上一红颜,琵琶声惨伤。
肌肉苦无多,何以充君粮。
踟蹰赴刀俎,自惜凝脂香。

鉴赏

这首诗《大同感叹》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边疆地区战争的残酷景象。诗中的“杀气满天地,日月难为光”开篇即渲染出一种压抑、血腥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战争的阴霾笼罩,连日月的光辉都难以穿透。

接着,“嗟尔苦寒子,结发在战场”,诗人以同情的口吻描述了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士兵们,他们远离家乡,承受着寒冷与危险,只为保卫国家和人民。诗人通过“为谁饥与渴,葛屦践严霜”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战士们的艰苦生活,他们在饥饿和寒冷中挣扎,穿着草鞋踏过严霜覆盖的土地。

“朝辞大同城,暮宿青燐傍”描绘了战士们行军的艰辛,从早晨离开大同城,到夜晚只能在青燐(可能是指野外的火堆)旁休息,暗示了他们生活的不稳定和对和平的渴望。

“花门多暴虐,人命如牛羊”揭示了边疆地区的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统治,将人命视若草芥,与前文的战争场景相呼应,展现了战争与暴政带来的双重苦难。

“膏血溢槽中,马饮毛生光”通过描绘战马饮水时毛发反射出的光芒,间接表现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马儿的生存环境同样恶劣,它们也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

“鞍上一红颜,琵琶声惨伤”则将视角转向了战场上的女性,她们或许是在等待亲人归来,或许已经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琵琶的哀怨之声反映了她们内心的悲痛与无奈。

最后,“肌肉苦无多,何以充君粮”表达了战士们身体的极度虚弱,无法提供足够的体力来支撑战斗,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战争无情本质的深刻揭露。

“踟蹰赴刀俎,自惜凝脂香”则是对战士们即将面对死亡的恐惧与不舍,他们珍惜自己仅存的生命,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对自己美好的回忆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牺牲,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复杂情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