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蛙生甑,风云蛰起隈
出处:《次韵邓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馆九首 其三》
宋 · 晁补之
蔡侯南国秀,经纬耿昭回。
文史蛙生甑,风云蛰起隈。
吾君求助意,之子为时来。
万缕防秋费,何如一士才。
文史蛙生甑,风云蛰起隈。
吾君求助意,之子为时来。
万缕防秋费,何如一士才。
注释
蔡侯:指蔡侯这个人。南国:南方的国家或地区。
经纬:比喻学问精深,条理分明。
昭回:光明照耀,形容才华显著。
文史:文章和历史。
蛙生甑:比喻蔡侯的学识深厚,像青蛙在蒸锅中慢慢成长。
蛰起隈:隐藏起来准备崛起的样子。
吾君:我们的君主。
求助意:寻求帮助的心愿。
之子:指这位人才。
为时来:适逢其时地出现。
防秋费:防备秋季可能发生的变故而付出的努力。
一士才:一位杰出的人才。
翻译
蔡侯才华出众,在南方国家显赫,他的学问如同经纬线般清晰照人。他的文章和历史知识丰富,如同青蛙在蒸锅中孕育,蕴含着风云际会的潜力。
我们的君主期待帮助,他适时出现,犹如救星。
为了防备秋天的变故,耗费无数精力,哪里比得上拥有这样一位贤士的才华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次韵邓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馆九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蔡侯(蔡邕)为典故,赞美邓正字慎思如同南国的秀才,才华横溢,文史知识丰富,如同青蛙在甑中孕育智慧,风云际会之际展现出非凡的能力。诗人认为,君主寻求贤才,邓慎思适时而至,他的才能胜过万缕防秋的忧虑。整首诗赞扬了慎思的才智和对国家的潜在贡献,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