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全文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出处:《望蓟门
唐 ·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拼音版原文

yàntáixīnjīngjiāxuānxuānhànjiāngyíng

wànhánguāngshēngxuěsānbiānshǔdòngwēijīng

shāchǎngfēnghuǒqīnyuèhǎipànyúnshānyōngchéng

shǎoxiǎosuīfēitóulùngōngháiqǐngchángyīng

注释

1、一去:一作“一望”。

2、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3、危旌:高扬的旗帜。

4、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

5、论功:指论功行封。

6、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

译文

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

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

边塞╄光映照,飘动高高旗旌。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

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

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站在燕台之上,远眺边关景象的心情体验。诗中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声响,展现了边塞战事的紧张与壮阔,以及诗人个人的英雄豪情。

首句“燕台一望客心惊”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心潮澎湃。"箫鼓喧喧汉将营"则通过军中箫声和鼓声的描写,传递出边塞战争的紧迫气氛。

接着,“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两句,运用了“万里”、“三边”等词汇渲染了一种宏大的边疆景象,同时通过对日出前那份微弱的曙光和飘扬的军旗形容战争之中边关的紧张与危险。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事频仍的情景。烽火连天,象征着战争不断;而“海畔云山”则是在强调边关之地的辽阔与壮丽。

最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表达了诗人虽然年幼,但并未沉迷于文职工作,而是渴望能够上战场证明自己的勇猛和才能。“请长缨”意指希望能够获得更大的责任与使命。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事业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关切。诗中语言雄浑,想象丰富,充分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特有的豪迈气质和深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