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异材能几许,更饱风霜也未迟
出处:《送蜀士张之源二子维焘中童子科西归》
宋 · 杨万里
岷山玉样清,岷水眼样明。
风流文彩故应尔,又见张家双骥子。
小儿八岁骨未成,诵书新作鸾鹤声。
大儿十二气已老,觅句谈经人绝倒。
豫章七年人得知,駃騠三日世便奇。
天生异材能几许,更饱风霜也未迟。
风流文彩故应尔,又见张家双骥子。
小儿八岁骨未成,诵书新作鸾鹤声。
大儿十二气已老,觅句谈经人绝倒。
豫章七年人得知,駃騠三日世便奇。
天生异材能几许,更饱风霜也未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岷山:指四川岷山,以其雪白如玉著名。清:清澈。
岷水:指岷江,长江上游支流。
眼样明:形容水清澈如眼眸。
风流文彩:风采出众,才情出众。
张家双骥子:比喻张家出类拔萃的子弟。
小儿:指年龄小的孩子。
骨未成:骨骼尚未完全发育。
诵书:读书。
鸾鹤声:比喻声音清亮悦耳。
大儿:指稍大的孩子。
气已老:气质成熟。
觅句谈经:寻找佳句,讨论经书。
豫章:古地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七年人得知:七年时间已为人所知。
駃騠:古代骏马名,这里指人才出众。
三日世便奇:三天之内世人皆认为他奇特。
天生异材:天赋异禀的才能。
能几许:有多少。
更饱风霜:经历更多的磨砺。
未迟:还不算晚。
翻译
岷山如玉般清澈,岷水明亮如眼眸。风度才情本就如此,再次见到张家的双璧英豪。
年仅八岁的小儿骨骼未定,读书时声音如鸾鹤般清脆。
十二岁的长子已显成熟,谈论经书时令人倾倒。
豫章七年的名声已传开,他的才华三天内世间皆奇。
上天赋予的奇异才能有多少,再多经历些风霜磨炼也不算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和两个孩子天赋异禀的才华。"岷山玉样清,岷水眼样明"用岷山和岷江形容环境之美好,清澈如玉,如同清晨湖水中映出的倒影一般明净。接下来的"风流文彩故应尔, 又见张家双骥子"则表达诗人对这景色和孩子们的赞赏,他们如同风中的花草,自然而充满了文学气息,同时也表现出张家的两个孩子像骏马般英俊。
接着,"小儿八岁骨未成,诵书新作鸾鹤声"描绘出了年幼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声音如同神鸟鸾鹤一般清脆动听。"大儿十二气已老,觅句谈经人绝倒"则展示了较大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已经能够深入研究古籍,对于经典有着自己的见解。
最后,"豫章七年人得知,駃騠三日世便奇。天生异材能几许,更饱风霜也未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这是天赋之物,是多么难得。即使面对困苦和磨难,他们也不应该有所迟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两个孩子才华的赞扬,传达了诗人对于后代人才成长的美好愿景,以及对于教育和个人发展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