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月团团甫琢成,老臣何德比琼英
出处:《恩赐玉带麒麟服》
明 · 王鏊
宝月团团甫琢成,老臣何德比琼英。
蟠惊夜室流虹影,行眩天街积雪明。
芍药献围曾有兆,蒹葭倚坐若为荣。
皇恩锡处如山重,肯换秦家十五城。
蟠惊夜室流虹影,行眩天街积雪明。
芍药献围曾有兆,蒹葭倚坐若为荣。
皇恩锡处如山重,肯换秦家十五城。
鉴赏
此诗《恩赐玉带麒麟服(其一)》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皇家恩赐之物的赞美与敬畏之情。
首句“宝月团团甫琢成”,以“宝月”比喻新赐之物,形象地描绘出其珍贵与完美,如同刚刚雕琢完成的珍宝,引人遐想。接着,“老臣何德比琼英”一句,诗人自谦,表达了自己对于如此贵重礼物的惶恐与不安,仿佛自己德薄不足以配得上这琼瑶之物。
“蟠惊夜室流虹影,行眩天街积雪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将夜晚的神秘与白天的辉煌交织在一起。夜幕降临时,宝物的光芒仿佛夜空中流动的彩虹,照亮了整个夜晚;而在白天,它又如同积雪般耀眼,映照在天街上,展现出非凡的光彩。
“芍药献围曾有兆,蒹葭倚坐若为荣”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芍药献围的典故,暗示了皇家恩赐的象征意义,同时也以蒹葭倚坐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荣耀的谦卑与感激之情。
最后,“皇恩锡处如山重,肯换秦家十五城”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皇家恩赐的无比珍视,认为这恩赐之重如同大山,远非以秦家十五城所能比拟,充分体现了对皇家恩典的敬畏与感激。
整首诗通过对宝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皇家恩赐的崇高敬意和内心深处的感慨,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敬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