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知交存此地,袛今寥落不胜哀
出处:《早春过冶山园亭追悼周羽士》
清 · 吴敬梓
晴光冉冉过楼台,仄径扪萝破藓苔。
仙客已归蓬岛去,名园仍向冶城开。
独怜残雪埋芳草,又见春风绽野梅。
十载知交存此地,袛今寥落不胜哀。
仙客已归蓬岛去,名园仍向冶城开。
独怜残雪埋芳草,又见春风绽野梅。
十载知交存此地,袛今寥落不胜哀。
注释
晴光:明媚的阳光。冉冉:缓缓升起或移动的样子。
仄径:倾斜的小路。
扪萝:手摸着藤萝前行。
蓬岛: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冶城:古代地名,此处指名园所在。
残雪:尚未完全融化的雪。
芳草:带有香气的草。
野梅:野生的梅花。
十载:十年。
知交:亲密的朋友。
寥落:稀疏、冷清。
哀:悲伤。
翻译
阳光缓缓洒过楼阁台榭,弯曲小路攀援藤萝拨开青苔。仙人已经回归仙岛,名园依旧在冶城绽放光彩。
特别怜惜残留的白雪覆盖着芬芳草地,又看见春风催开了野外的梅花。
十年的知己故友,如今都聚集在这里,只觉人少寂寥,悲伤难以承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的山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句"晴光冉冉过楼台"设定了明朗而柔和的春日景色,光线透过建筑物映照在水面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氛。
接着"仄径扪萝破藓苔"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崎岖的小路上行走,偶尔触摸到蓬蒿和破碎的苔藓,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复苏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一种不易被察觉的孤独与寂寞。
"仙客已归蓬岛去,名园仍向冶城开"两句,诗人提到那位仙风道骨的朋友已经离开,而著名的园林依然对着古老的城市开放。这不仅是景物描写,也蕴含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独怜残雪埋芳草,又见春风绽野梅"一句中,“独怜”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同情和哀愁,而“残雪”与“芳草”相比,则显得更加凄凉。春风中的野梅则像是自然界中不屈的生机,虽然美丽却也带有一丝孤傲。
最后"十载知交存此地,袛今寥落不胜哀"两句,诗人提及与朋友相识十年,如今却只剩下空寂和凄凉,不禁感慨万千。这一段话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山园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与深沉的怀旧之情。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令人心生哀愁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