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王阳冈,明刑在钦恤
出处:《又赠别王阳冈赴召二首》
明 · 庞嵩
宰我对问社,误看周人栗。
千载嘘遗风,竞言淬刀笔。
吹疵摘细故,脔胾凌万物。
哀我同胞民,楚钳剥肤骨。
谁将一拯之,春和布穷窟。
我爱王阳冈,明刑在钦恤。
千载嘘遗风,竞言淬刀笔。
吹疵摘细故,脔胾凌万物。
哀我同胞民,楚钳剥肤骨。
谁将一拯之,春和布穷窟。
我爱王阳冈,明刑在钦恤。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庞嵩的诗《又赠别王阳冈赴召二首(其二)》以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对公正清明的向往。诗中通过“宰我对问社,误看周人栗”暗指官场风气的偏差,批评官员们过于苛刻,如同战国时周人的苛政,使人感到压抑。接着,“千载嘘遗风,竞言淬刀笔”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恶劣风气的长久影响,暗示文人墨客也卷入其中,过分雕琢文字,忽视了民生疾苦。
“吹疵摘细故,脔胾凌万物”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吹毛求疵、压榨百姓的行为,如同分割肉类一般无视众生。诗人悲叹“哀我同胞民,楚钳剥肤骨”,直接表达了对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用“楚钳”这一典故形容其困苦境遇。
最后,诗人呼唤谁能解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提出“谁将一拯之,春和布穷窟”的期盼,希望公正如春日阳光普照贫穷的角落。诗的结尾,诗人赞扬王阳冈,称其为明刑而体恤民情的好官,表达了对清廉公正的理想人格的推崇。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犀利的笔触揭示社会问题,同时寄托了对理想政治的期待,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