溷夷而廉蹠,岂云天可欺
出处:《题竹寄子谟同知》
明 · 杨士奇
修筠生平陆,荆棘丛翳之。
荆棘承雪霜,摧折遽无遗。
修筠当岁寒,秀色终不移。
小人抱龌龊,志与君子违。
枘凿岂相入,萋斐腾诬辞。
溷夷而廉蹠,岂云天可欺。
天道匪茫昧,谗夫宁几时。
达士固贞节,安命诚奚疑。
臧氏不见尤,大贤有明规。
因成修筠咏,遥赠心所期。
荆棘承雪霜,摧折遽无遗。
修筠当岁寒,秀色终不移。
小人抱龌龊,志与君子违。
枘凿岂相入,萋斐腾诬辞。
溷夷而廉蹠,岂云天可欺。
天道匪茫昧,谗夫宁几时。
达士固贞节,安命诚奚疑。
臧氏不见尤,大贤有明规。
因成修筠咏,遥赠心所期。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题竹寄子谟同知》,通过对比修竹与荆棘的不同命运,以及小人与君子的道德差异,表达了对正直人格的赞美和对邪恶言论的批判。
首句“修筠生平陆,荆棘丛翳之”描绘了修竹在平地上生长,而荆棘则在周围丛生,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荆棘承雪霜,摧折遽无遗”描述了荆棘在严冬中承受风霜,最终被摧折殆尽的情景。而“修筠当岁寒,秀色终不移”则展现了修竹在寒冷季节依然保持其秀丽的色彩,象征着君子在逆境中坚守本色。
“小人抱龌龊,志与君子违”揭示了小人与君子在道德上的对立,小人内心污浊,与君子的高尚志向背道而驰。“枘凿岂相入,萋斐腾诬辞”进一步强调了两者之间的不可调和,小人用虚假的言辞来诋毁君子。“溷夷而廉蹠,岂云天可欺”指出即使小人试图混淆是非,但天地自有公道,不会被欺骗。“天道匪茫昧,谗夫宁几时”表达了对邪恶言论终将被揭露的信念。“达士固贞节,安命诚奚疑”赞扬了君子坚持正义,顺应天命的态度。“臧氏不见尤,大贤有明规”以历史上的贤者为例,说明正直的人不会受到谴责,而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因成修筠咏,遥赠心所期”则是诗人借修竹的形象表达对友人的敬意和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修竹与荆棘的对比,以及对君子与小人道德差异的探讨,表达了对正直人格的颂扬和对邪恶言论的批判,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