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子惠然来,惬我心所期
出处:《又得支字》
明 · 李流芳
我本寂寞人,幽忧不可支。
出门寡所欢,不如守茅茨。
感子惠然来,惬我心所期。
贫家虽乏供,幸有酒盈卮。
形迹既已略,言笑两不疑。
人生行胸怀,不醉复何为。
出门寡所欢,不如守茅茨。
感子惠然来,惬我心所期。
贫家虽乏供,幸有酒盈卮。
形迹既已略,言笑两不疑。
人生行胸怀,不醉复何为。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名为《又得支字》。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孤独与忧愁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在友人的来访下,心灵得到慰藉的喜悦之情。
首句“我本寂寞人,幽忧不可支”,诗人自述自己原本就是个寂寞的人,内心的忧愁无法排解,形象地表达了孤独与苦闷的情绪。接着,“出门寡所欢,不如守茅茨”两句,进一步说明了诗人选择独处的原因——外出难以找到欢愉,还不如留在简陋的茅屋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感子惠然来,惬我心所期”则表达了当友人来访时,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期待。友人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酒,更给予了精神上的慰藉。“贫家虽乏供,幸有酒盈卮”一句,看似描述了物质条件的简陋,实则强调了友情的珍贵与价值。
后半部分“形迹既已略,言笑两不疑”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无间,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充满了信任与理解。“人生行胸怀,不醉复何为”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认为在人生的旅途中,畅饮一番以释放内心的情感,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友情的力量,以及在孤独与忧愁中寻求心灵慰藉的重要性。李流芳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将个人的体验融入诗歌之中,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中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