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名不入苇笥,欲报天地恩全文

名不入苇笥,欲报天地恩

宋 · 晁说之
瓦釜毁未弃,黄钟幸且存。
于焉正律吕,谁为到昆崙。
相思出苦泪,东汉太丘孙。
闻之在徐州,无衣出柴门。
亦赋乞食诗,饥疮故拙言。
靖节非此夫,如似校静喧。
顑颔不悲伤,自知美兰荪。
龙伸能蛇屈,土不蚀玙璠。
鲂鱮书懒寄,天公笺可论。
名不入苇笥,欲报天地恩
明光出须臾,一破万古昏。
苍生讫康济,坐觉君子尊。
净尽城上乌,变化北溟鲲。
岂但喜囚冠,故亦慰累魂。
我既美子志,为子尽婵媛。
吾曹宁饿死,终肯傍祭墦。
孔明与荀贾,岂不共中原。
崎岖入巴蜀,雅志正本根。
柳子一失此,罗池为鬼冤。
问讯寄此辞,饱腹何时扪。

拼音版原文

huǐwèihuángzhōngxìngqiěcún

yānzhèngshuíwèidàokūnlún

xiāngchūlèidōnghàntàiqiūsūn

wénzhīzàizhōuchūcháimén

shíshīchuāngzhuōyán

jìngjiéfēixiàojìngxuān

kǎnbēishāngzhīměilánsūn

lóngshēnnéngshéshífán

fángshūlǎntiāngōngjiānlùn

míngwěibàotiānēn

míngguāngchūwànhūn

cāngshēngkāngzuòjuéjūnzūn

jìngjìnchéngshàngbiànhuàběimíngkūn

dànqiúguānwèilèihún

měizhìwèijìnchányuàn

cáoníng饿èzhōngkěnbàngfán

kǒngmíngxúnjiǎgòngzhōngyuán

shǔzhìzhèngběngēn

liǔshīluóchíwèiguǐyuān

wènxùnbǎoshímén

注释

瓦釜:破旧的锅。
毁:破坏。
黄钟:古代乐器。
存:保存。
律吕:音乐的律度。
昆崙:高山象征。
太丘孙:指东汉人孙康。
徐州:地名。
乞食:乞讨食物。
拙言:笨拙的言辞。
靖节:陶渊明的字。
校静喧:调和宁静与喧闹。
顑颔:形容面容憔悴。
兰荪:比喻高洁。
玙璠:美玉。
鲂鱮:鱼名。
笺:书信。
苇笥:简陋的竹箱。
天地恩:天地的恩惠。
明光:明亮的光芒。
昏:黑暗。
康济:使人民安康。
君子尊:君子的尊贵。
北溟鲲:大鹏鸟。
囚冠:囚徒的帽子。
婵媛:亲近,帮助。
祭墦:权贵的墓地。
孔明:诸葛亮。
荀贾:荀彧。
共中原:共享天下。
崎岖:艰难。
雅志:高尚的志向。
柳子:柳宗元。
罗池:柳宗元被害之地。
饱腹:吃饱肚子。
扪:抚摸。

翻译

破旧的瓦罐虽毁,但黄钟尚且完好。
在这里调整音律,谁能到达昆仑高远?
思念之情化作苦泪,想起东汉太丘孙的遭遇。
听说此事发生在徐州,他衣衫褴褛出门求助。
他也曾写诗乞食,饥饿使言辞显得笨拙。
陶潜不是这样的人,他的心境像校正宁静与喧嚣。
他面容憔悴却不悲伤,深知自己如美兰般高洁。
龙能伸展也能弯曲,土中宝石不会被腐蚀。
无法寄送鱼雁,只能期待天公的回应。
名声不在简陋的苇筐内,只想回报天地的恩赐。
光明瞬间照亮,打破万古的黑暗。
百姓安康,使我感到君子的尊贵。
洗净城头乌鸦,化身为北海的大鹏。
岂止是为囚犯而欢喜,更是安慰疲惫的灵魂。
我欣赏你的志向,愿为你尽全力相助。
我们宁可饿死,也不愿依附权贵的祭坛。
孔明与荀贾,难道不能共享中原的和平?
艰难困苦中进入巴蜀,志向坚定如初。
柳宗元一旦失去此志,罗池之死便含冤。
以此诗问候,何时才能饱餐一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题为《趋府马上悠然思陈无己三兄成诗寄之》。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陈无己的深深思念和对其高尚品格的赞美。诗人以瓦釜与黄钟的比喻,暗示了即使在困境中,朋友的才华和美德依然如黄钟般珍贵。他提到陈无己的才情如同律吕,能够纠正世间的不和谐,甚至期望其能超越昆仑般的崇高的地位。

诗人感慨陈无己的苦难生活,他的诗歌充满了苦涩的相思之情,如同东汉太丘孙的遭遇。晁说之提及自己在徐州听到陈无己的事迹,深感其贫寒却坚守节操,写出乞食诗,语言虽拙但情感真挚。他将陈无己与陶渊明相比,赞扬其不悲不怨,如同兰荪之美。

诗人还表达了对陈无己坚韧性格的认同,如同龙蛇之变,即使身处艰难,也能保持玉石般的纯洁。他感叹不能直接寄送书信表达敬意,但愿通过诗歌来传达心意,回报天地的恩赐。他期待陈无己的名声能昭彰,如同明光驱散黑暗,最终造福百姓,使君子受到应有的尊重。

最后,诗人祝愿陈无己能从困厄中解脱出来,不仅个人得到喜悦,也安慰了他人的灵魂。诗人表示愿意支持陈无己,即使面临饥饿,也不愿放弃对他的友情。他还提到了诸葛亮和荀彧的共同理想,以及陈无己坚守志向,进入巴蜀的经历,暗示其人格的坚定。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陈无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其人格品质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