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眼书胸碧宙宽,暮天摇落纵遐观
出处:《次韵夹谷子括吴山晚眺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诗眼书胸碧宙宽,暮天摇落纵遐观。
霜明枫叶红于染,春点梅梢玉不寒。
北望遥迎书雁至,南烹屡餍鲙鱼残。
一规明月悬江海,几许人家夜枕安。
霜明枫叶红于染,春点梅梢玉不寒。
北望遥迎书雁至,南烹屡餍鲙鱼残。
一规明月悬江海,几许人家夜枕安。
注释
诗眼:比喻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书胸碧宙宽:形容知识的广博如同大海般宽广。
摇落:指秋天落叶。
遐观:远望,欣赏。
霜明枫叶:枫叶经霜后颜色更为鲜明。
红于染:比染料还要红。
春点梅梢:春天的到来使梅梢有了生机。
玉不寒:形容梅花洁白且温暖。
书雁至:期待着书信雁阵的到来。
一规明月:一轮明亮的月亮。
悬江海:高挂在天空。
夜枕安:夜晚安睡的人家。
翻译
诗眼中的书卷如大海般广阔,傍晚时分欣赏着远方的景色。枫叶在霜露中更显鲜红,比染料还要鲜艳,春天的气息使梅花梢头如玉般温暖。
向北远望,期待着书信雁阵的到来,南方的餐桌上常有鲜美的鱼片剩余。
一轮明月高悬在江海之上,有多少人家在宁静的夜晚安然入眠。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晚秋的山水画卷,意境深远。首句“诗眼书胸碧宙宽”,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感悟和胸襟的开阔。
接着,“暮天摇落纵遐观”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情怀。诗人在黄昏时分,面对着自然界的变迁,却能保持一份从容不迫的心态,将目光投向远方,感受着时间的流转。
“霜明枫叶红于染”描写了秋季枫叶在清晨的露水中显得更加鲜红,这种对色彩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更增添了一份画面感。
而“春点梅梢玉不寒”,则是对春日梅花的预期,虽在秋末之时,但心中已有春天的预感,梅花仍旧保持着它的清冷与坚贞,这里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情怀。
“北望遥迎书雁至”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书信和大雁传递信息,虽身处远离,但心灵相连的渴望。
“南烹屡餍鲙鱼残”则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描写,烹煮鱼肉,虽然只是家常菜,却也透露出了一份温馨和满足。
最后,“一规明月悬江海,几许人家夜枕安”,诗人借助月亮这一自然之物,映射出一种宁静与安详。月光如水,照耀着江海之间的众多家庭,让他们在这宁静的夜晚中安然入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高远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