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消积恨,明月助清音
出处:《同诸公夜集希焦二师室》
明 · 释函可
弟兄能爱客,老衲每来寻。
况有同心侣,相偕彻夜吟。
异乡消积恨,明月助清音。
何必求仙去,花源此地深。
况有同心侣,相偕彻夜吟。
异乡消积恨,明月助清音。
何必求仙去,花源此地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僧舍中欢聚的情景,充满了和谐与宁静的氛围。首句“弟兄能爱客”,点出了兄弟间深厚的情谊,他们能够热情款待来访的客人,营造出温馨的聚会氛围。接着,“老衲每来寻”则引入了僧人的角色,他们也常常前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交流,进一步丰富了聚会的内涵。
“况有同心侣,相偕彻夜吟”,诗人强调了聚会中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重要性,他们共同吟诗作对,直到深夜,展现了文人雅士之间高雅的交流方式。这种精神上的契合,使得聚会超越了物质层面的享受,成为了一种心灵的盛宴。
“异乡消积恨”,在异乡相聚,可以暂时忘却心中的烦恼和忧愁,体现了聚会对于缓解孤独和思念的作用。而“明月助清音”,则将自然之美融入聚会之中,明月的清辉为诗歌的朗诵增添了诗意,使整个场景更加浪漫和富有意境。
最后,“何必求仙去,花源此地深”,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对美好聚会的珍视。他暗示,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快乐,并不需要远离尘世,这样的美好就在身边,如同桃花源般,深藏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友情、文化、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愉悦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