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日花光怀杜曲,清流竹色梦山阴
出处:《次韵端礼见寄》
宋 · 李处权
自昔孤芳难寄林,乱离漂泊却须禁。
春风不解回双鬓,夜雨何堪搅寸心。
薄日花光怀杜曲,清流竹色梦山阴。
从来玉石昆山火,臭味多君肯嗣音。
春风不解回双鬓,夜雨何堪搅寸心。
薄日花光怀杜曲,清流竹色梦山阴。
从来玉石昆山火,臭味多君肯嗣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孤芳:指高洁的品质或才华。林:森林,比喻隐居或避世之地。
乱离:战乱分离。
禁:约束,限制。
春风:象征美好时光或希望。
双鬓:两鬓,代指年华或容貌。
寸心:内心,心情。
杜曲:地名,唐代诗人杜甫曾居住的地方,这里泛指美好的地方。
山阴:地名,古代浙江绍兴的别称,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
玉石昆山火:比喻珍贵的朋友或知己。
嗣音:回应,应答。
翻译
自古以来,孤高的芬芳难以寄寓于森林,战乱中的我只能四处漂泊受约束。春风无法拂去我两鬓的忧愁,夜晚的雨更让人难以承受内心的纷扰。
在阳光微弱的日子里,我怀念杜曲的花香,梦中又回到了山阴的清流边。
我一直相信,如同昆山产的美玉和火石,虽然气味不同,但你定会理解并回应我的心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作品,名为《次韵端礼见寄》。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忧郁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自昔孤芳难寄林,乱离漂泊却须禁。"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于动荡不安生活状态的不满和抑制之情。
"春风不解回双鬓,夜雨何堪搅寸心。" 春风不能理解诗人的头发为何逐渐花白,而连绵不断的夜雨又如何能够揭示他那颗被忧虑填满的心。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内心苦闷的感慨。
"薄日花光怀杜曲,清流竹色梦山阴。" 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于幽静山林的向往。在这里,“薄日”指的是初春时节的柔和阳光,“杜曲”可能是指诗人心中的某个特定场所,而“清流竹色”则营造了一种清新的自然氛围。
"从来玉石昆山火,臭味多君肯嗣音。" 最后两句通过对比玉和石的不同,以及昆山之火(传说中能够鉴别真伪)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或知己的怀念与询问,希望得到对方的回应。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友谊和理解的深切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