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
出处:《七夕泛舟二首 其一》
唐 · 卢照邻
汀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
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
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
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
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
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注释
汀葭:水边的芦苇丛。徂暑:即将过去的夏天。
江树:江边的树木。
初凉:初现的凉爽。
织室:指神话中织女的居所。
泛仙潢:在神话般的河流上漂浮。
连桡:连续划桨。
桡:船桨。
渡急响:渡水时发出的急促声响。
鸣棹:敲击船桨的声音。
浮光:水面反射的光芒。
菱歌:采菱时唱的歌曲。
风烟:风中的烟雾。
夕阳:落日的余晖。
翻译
水边的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江边的树木开始带来凉意。水面仿佛通向织女的居所,小船好像在仙界的河上飘荡。
桨声连连渡过湍急的水面,船桨击打水面泛起闪烁的光芒。
日暮时分,菱歌响起,风烟弥漫,夕阳洒满了天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江景的画面,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清新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七夕这一特定节日里的情感体验。
"汀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这里“汀”指的是河堤或岸边,“葭”是一种水生植物,这两词相连使用,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水边景致。诗人通过“肃徂”的字眼传达了夏日炎热渐减的情景,而“江树起初凉”则描绘了微风拂面、树阴带来初见凉意的感觉。
"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这一句中,“水疑通织室”形象地表达了水面波光粼粼,如同穿梭在织布机间一般,这种比喻不仅强化了视觉效果,也增加了一份神秘感。接下来的“舟似泛仙潢”则让人联想到了乘坐小舟仿佛漂浮于仙境之中,既美妙又超凡脱俗。
"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在这里,“连桡渡急响”传达了划船时桨声的急促和清晰,而“鸣棹下浮光”则是对水面光线变化的一种生动描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最后两句,“日晚菱歌唱”中的“菱”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也可以理解为泛指江边的花卉。诗人在这里通过菱角之类的生物和歌声,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生机勃勃的夏日傍晚景象。而"风烟满夕阳"则是对这一时刻天气变化的一种描绘,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无限的情思。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观察和巧妙的语言运用,展示了七夕这一特定节日中的人文情怀与大自然美景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