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未能达本且归根,真照无知岂待言全文

未能达本且归根,真照无知岂待言

出处:《达本
宋 · 王安石
未能达本且归根,真照无知岂待言
枯木岩前犹失路,那堪春入武陵原。

拼音版原文

wèinéngběnqiěguīgēnzhēnzhàozhīdàiyán

yánqiányóushīkānchūnlíngyuán

注释

未能:无法。
达:达到。
本:本质。
且:和。
归根:根本。
真照:真正的光明。
无知:无需多言。
岂:难道。
待:等待。
言:显现。
枯木:干枯的树木。
岩前:岩石前面。
犹:仍然。
失路:找不到出路。
那堪:更何况。
春:春天。
入:进入。
武陵原:武陵原(泛指偏远或未开发的地方)。

翻译

无法达到事物的本质和根本,真正的光明无需多言就能显现。
即使是枯木在岩石前都找不到出路,更何况春天已经进入武陵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物中寻找心灵寄托和精神慰藉的情怀。诗中的语言简洁而蕴含深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未能达本且归根" 这一句表明诗人内心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但目前尚未达到这种境界。"本" 通常指代人的本性或根本,这里意味着诗人希望回到最为纯粹的自我状态。"且" 是一个转折连词,表示前后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归根" 则是比喻用法,比喻回归到自己的本质和最初的状态。

"真照无知岂待言" 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界中万物皆有其本真的面貌,不需过多言语即可领悟。这句中的"真照" 指的是真实的、不加修饰的自然景象,而"无知" 在这里并非指缺乏知识,而是说这种真实存在不需要通过智慧去理解。它本身就充满了启示和教育意义。

接下来的两句 "枯木岩前犹失路,那堪春入武陵原" 描述了一种迷茫与无从选择的境遇。在这片自然景物中,连枯木都能阻挡视线,使人难以辨识方向。"那堪" 是一个疑问词,意味着诗人对自己是否能够在春天进入武陵原这个地方存有怀疑。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迷茫与自我寻找的哲思。王安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回归、精神解放以及个人选择困惑等多重情感,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境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