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如鲁匠斲,钜木赴绳准
出处:《三黜诗》
宋 · 吕陶
下惠为士师,子文乃令尹。
仕也固不喜,黜之何尝愠。
直道宜少合,高风谅难泯。
大抵君子心,惟义素藏韫。
进非为私谋,退亦为道隐。
顾彼荣与辱,于吾不加损。
我公天下贤,许国以诚悃。
危言屡启纳,大事费量忖。
审如秦和医,良剂起疾疢。
工如鲁匠斲,钜木赴绳准。
昔尝迁九江,谁谓去途窘。
又尝谪蕲水,恬然泛惊濆。
于今已三黜,去就决不混。
远视前世贤,并驱而齐轸。
大敌众所畏,未战势自殒。
惟公鼓而前,万旅悚兵楯。
晚节人所重,半道或凋陨。
惟公久益壮,千古激忠愤。
大明方乘离,元老反遇遁。
得丧未易言,所系在邦本。
仕也固不喜,黜之何尝愠。
直道宜少合,高风谅难泯。
大抵君子心,惟义素藏韫。
进非为私谋,退亦为道隐。
顾彼荣与辱,于吾不加损。
我公天下贤,许国以诚悃。
危言屡启纳,大事费量忖。
审如秦和医,良剂起疾疢。
工如鲁匠斲,钜木赴绳准。
昔尝迁九江,谁谓去途窘。
又尝谪蕲水,恬然泛惊濆。
于今已三黜,去就决不混。
远视前世贤,并驱而齐轸。
大敌众所畏,未战势自殒。
惟公鼓而前,万旅悚兵楯。
晚节人所重,半道或凋陨。
惟公久益壮,千古激忠愤。
大明方乘离,元老反遇遁。
得丧未易言,所系在邦本。
鉴赏
此诗颂扬了古代官员的高尚品德与忠诚精神。首句“下惠为士师,子文乃令尹”引用历史人物,表明了对坚守正道、不畏权贵的官员的敬仰。接着,“仕也固不喜,黜之何尝愠”,表达了对官员不因职位升降而改变态度的赞赏。
“直道宜少合,高风谅难泯”赞美官员坚持正义,即使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其高尚的品格也不会消逝。“大抵君子心,惟义素藏韫”强调君子之心在于遵循道义,而非个人私利。
“进非为私谋,退亦为道隐”指出官员无论是晋升还是退职,都是出于对道义的追求,而非个人利益的考虑。“顾彼荣与辱,于吾不加损”进一步强调了官员对待荣誉与耻辱的态度,即这些外在因素不会影响其内心的坚定。
诗人吕陶在诗中高度赞扬了某位官员(“我公天下贤”)的忠诚与才能,称其言论能启发接纳,处理大事时深思熟虑。比喻其如同良医治病,如同鲁匠精雕细琢。即便经历了多次贬谪(“昔尝迁九江,谁谓去途窘。又尝谪蕲水,恬然泛惊濆”),依然保持平静与坚韧。
“于今已三黜,去就决不混”描述了官员多次被贬,但其立场始终坚定,绝不混淆进退。最后,诗人将这位官员与历史上其他贤臣并列,表示对其高尚品质的敬佩。
“大敌众所畏,未战势自殒。惟公鼓而前,万旅悚兵楯”描绘了官员面对强敌时的勇敢与坚定,激励士兵前进。尽管晚年遭遇不幸(“晚节人所重,半道或凋陨”),但其精神永存。
“惟公久益壮,千古激忠愤”表达了对官员长期坚守正义的敬仰,其忠诚与愤怒激励后世。最后,诗人感慨于国家面临的大敌与元老的离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对忠诚者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现实中的官员,展现了对忠诚、正直与智慧的崇高赞美,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