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问故庐何处是,门前松桂蔚成林
出处:《过北山何先生故宅》
宋末元初 · 于石
青云不在金华巅,白云孤起金华岑。
百世相传勉斋学,四书谁识晦翁心。
水流盘涧自深浅,月照北山无古今。
人问故庐何处是,门前松桂蔚成林。
百世相传勉斋学,四书谁识晦翁心。
水流盘涧自深浅,月照北山无古今。
人问故庐何处是,门前松桂蔚成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青云:比喻高官显位。不在:不在于。
金华巅:金华山的山顶。
孤起:孤独地升起。
勉斋:指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
识:理解。
晦翁:朱熹的别称。
水流:溪水流动。
盘涧:弯曲的山谷。
古今:时间的长河。
故庐:旧居,故乡。
松桂:松树和桂树,象征长寿和高洁。
蔚成林:繁茂成林。
翻译
青云不再于金华峰顶,白云独自升起在那金华山岭。千百年来,人们传承着勉斋的学问,但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晦翁的内心世界。
溪水在山谷间自由流淌,无论深浅,月光洒在北山,不分古今。
当有人询问我旧居在哪里,只看见门前松桂已蔚然成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古贤学者何先生的怀念之情。
开篇“青云不在金华巅,白云孤起金华岑”,设定了一个清远的意境。这里的“金华”指的是北山,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北山的高峻和白云的孤独。
接着,“百世相传勉斋学,四书谁识晦翁心”,表达了诗人对于何先生学问深邃的敬仰。勉斋即何先生故居,这里提到“百世相传”,显示了何先生学问的影响力。而“四书”指的是儒家经典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诗人通过反问,强调了何先生对这四部经典有着深刻理解,而这种理解不为世人所识。
第三句“水流盘涧自深浅,月照北山无古今”,则是景物描写。这里的“水流”和“月照”,营造出一幅动静结合、自然与时光超脱的画面。“深浅”与“无古今”均暗示了时间的永恒性,以及诗人对于北山及其故居的情感。
最后,“人问故庐何处是,门前松桂蔚成林”,则转向对何先生故居的探寻。通过询问故庐的方位,以及“门前松桂蔚成林”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于古贤学者生活环境的好奇和尊崇。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北山为背景,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写了诗人对何先生的怀念,以及对其学问的赞赏。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敬意和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