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出处:《平凉》
明 · 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唯馀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唯馀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释
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可是明王朝自永乐年间弃大宁徙东胜,宣德年间又迁开平与独石,嘉靖时复弃哈密、河套,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宛马:原为汉代著名的大宛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
如云:形容奇多。
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
平凉府西有群牧监。
秦兵:指明朝军队。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bìn)有华。
翻译
太阳斜照,春天的景色一片寂寥冷清,在平凉城的西北遥望远方。从平凉城上俯视阡陌纵横却只有青草萋萋,昔日横行霸道的帝子王孙,已不见踪迹。
平凉府的大牧马场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多如云,明朝军队二月向西胡开去。
想要投笔从戎到万里外建功立业,封侯显赫,但惭愧的是做学问的我已经两鬓斑白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平凉的春景,以一种苍凉而深沉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春色萧条白日斜”,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时分的景象,春色虽在,但显得萧条,白日渐斜,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平凉西北见天涯”一句,将视线拉远,展现出辽阔的视野和深远的空间感,让人感受到边塞之地的广阔与孤独。
“唯馀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两句,通过对比青草之路与权贵之家,表达了对权力与命运不公的感慨。青草之路象征着自由与希望,而不属于权贵之家,则暗示了普通人追求自由与幸福的不易。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描绘了历史上的战争场景,宛马如云,显示出军队的壮观,而秦兵远征胡沙,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民族的融合。
最后,“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但又因年华已逝,感到深深的遗憾与愧疚。这种情感的深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的悲壮色彩。
综上所述,这首《平凉》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复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