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知映日能成色,谁信崇朝解作霖
出处:《寄题观妙师阁皂山旧隐观云轩》
宋 · 李纲
独搆幽轩福地阴,飞云对面起青岑。
但知映日能成色,谁信崇朝解作霖。
苒苒行云宁有迹,霏霏出岫本无心。
道人默坐观舒卷,至理应符妙意深。
但知映日能成色,谁信崇朝解作霖。
苒苒行云宁有迹,霏霏出岫本无心。
道人默坐观舒卷,至理应符妙意深。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寄题观妙师阁皂山旧隐观云轩》。诗中描绘了观云轩的独特景象与意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禅宗哲学的融合。
首句“独构幽轩福地阴”,点明观云轩位于一片宁静祥和之地,远离尘嚣,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着,“飞云对面起青岑”描绘了云雾缭绕,山峰在云中若隐若现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但知映日能成色,谁信崇朝解作霖”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了云彩在阳光下变幻出的各种色彩,另一方面则暗示云层在清晨时分能够化为甘霖,滋润大地,体现了自然界中看似平凡实则蕴含着深刻意义的现象。
“苒苒行云宁有迹,霏霏出岫本无心”进一步深化了对云的描绘,指出云的流动变化虽无固定轨迹,却也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如同云从山间飘出,本无刻意之意,却能带来雨露滋润万物。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最后,“道人默坐观舒卷,至理应符妙意深”将视角转向了观云轩中的道人,他静坐于轩中,观察云的舒展与卷曲,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与领悟。这里的“至理”既指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也暗含了禅宗中追求内心平静、洞察宇宙真谛的哲学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观云轩及其周围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其中蕴含的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