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戆不识事,误以仕为生
出处:《少戆》
宋末元初 · 方回
少戆不识事,误以仕为生。
三已至四五,赀用都不营。
儿累仅十辈,捐田无可耕。
傍观不胜忧,馁死谅亦轻。
肉食或色墨,梦寐心胆惊。
瓜田良寂寞,当无走狗烹。
三已至四五,赀用都不营。
儿累仅十辈,捐田无可耕。
傍观不胜忧,馁死谅亦轻。
肉食或色墨,梦寐心胆惊。
瓜田良寂寞,当无走狗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戆:无知,鲁莽。仕:做官。
三已:多次被罢免。
四五:三四次或四五次。
赀用:财物,资财。
儿累:子女众多。
捐田:卖掉田地。
傍观:旁观者。
馁死:饿死。
肉食:指有权势的人。
色墨:指权势者的恐惧。
瓜田:比喻清白之地。
走狗烹:出自成语‘兔死狗烹’,比喻人失势后被清算。
翻译
年轻时不懂世故,错误地把做官当作生活多次被罢免官职,经济上从不经营
孩子众多,仅有的田地也无力耕种
旁观者都深感忧虑,饿死想来也算轻
那些权贵心中恐惧,即使在梦中也心惊胆战
身处瓜田,应无滥杀无辜之事,就像烹狗一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知识分子对于仕途的迷茫和无奈。"少戆不识事,误以仕为生"表明诗人年轻时对未来迷惑,不够成熟,以为通过做官可以立足社会,但实际上却未能如愿。
"三已至四五,赀用都不营"则是说到了中年,财富和物质追求都没有取得。"儿累仅十辈,捐田无可耕"显示了家庭的贫困,即便有子女众多,也无法靠种田来维持生计。
"傍观不胜忧,馁死谅亦轻"表达了诗人面对这样的处境,不仅感到深深忧虑,甚至对于死亡也有一种轻视的态度。"肉食或色墨,梦寐心胆惊"则是说,即使是在吃肉或者饮用酒色的时刻,也会因为担忧而感到内心恐惧。
最后两句"瓜田良寂寞,当无走狗烹"描绘出一片荒凉的农田景象,连狗都不愿意去那种地方。这里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写实,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现状的描绘,展现出一位士大夫在动荡时世中的挣扎与无奈,以及对于生存状况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