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子见之必再拜,曹卢何物望藩篱
宋 · 米芾
刘郎收画早甚卑,折枝花草首徐熙。
十年之后始闻道,取吾韩戴为神奇。
迩来白首进道奥,学者信有髓与皮。
始知什袭但遮壁,牛马便可裹敝帷。
峨峨太平老寺主,白纱帽首无冠蕤。
武士后列肃大剑,宫女旁侍颦脩眉。
神清眸子知寡欲,齿露唇反法定饥。
世人见服似摩诘,不知六朝居士衣。
后人勿辄乱唐突,梁人笔法了可知。
道子见之必再拜,曹卢何物望藩篱。
本当第一品天下,却缘顾笔在涟漪。
十年之后始闻道,取吾韩戴为神奇。
迩来白首进道奥,学者信有髓与皮。
始知什袭但遮壁,牛马便可裹敝帷。
峨峨太平老寺主,白纱帽首无冠蕤。
武士后列肃大剑,宫女旁侍颦脩眉。
神清眸子知寡欲,齿露唇反法定饥。
世人见服似摩诘,不知六朝居士衣。
后人勿辄乱唐突,梁人笔法了可知。
道子见之必再拜,曹卢何物望藩篱。
本当第一品天下,却缘顾笔在涟漪。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作,名为《刘泾收得子鸾字帖云是右军余恐是陈子鸾薛绍彭亦云六朝书又得像余时在涟漪答以诗云》。诗中,米芾对刘泾收藏的字帖进行了细致的鉴赏,并对其价值和真伪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诗中首先提到刘泾对古代书画的鉴赏眼光,指出他收藏的画作出自徐熙之手,且在十年后才真正领悟到其价值,认为这些作品如同韩、戴两位大师的作品一样神奇。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深入研究,认为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藏品,而是可以揭示出更深层次的艺术奥秘。
进一步地,米芾描绘了自己在太平老寺见到的一幅作品,其中的主人公头戴白纱帽,没有华丽的装饰,周围武士恭敬地排列,宫女则以忧郁的神情陪伴。诗人强调了这幅作品中人物的神态清晰,眼神透露出的寡欲,以及牙齿露在外面,嘴唇紧闭的状态,显示出一种定饥的神情。诗人认为,人们看到这幅作品会联想到摩诘(即王维),但实际上,它代表的是六朝时期的风格。
最后,米芾提醒后人不要随意误解或夸大这幅作品的价值,指出梁人的笔法对此作品的理解至关重要。他甚至预言,如果将这幅作品放在当时的第一品位置,其价值可能被顾笔(即顾恺之)的涟漪所掩盖,从而失去了应有的评价。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米芾对古代书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也体现了他对艺术作品价值判断的严谨态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宋代文人对于艺术作品鉴赏的独特视角和深厚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