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逃名姓,无名亦是闲
出处:《送陆羽之茅山寄李延陵》
唐 · 刘长卿
延陵衰草遍,有路问茅山。
鸡犬驱将去,烟霞拟不还。
新家彭泽县,旧国穆陵关。
处处逃名姓,无名亦是闲。
鸡犬驱将去,烟霞拟不还。
新家彭泽县,旧国穆陵关。
处处逃名姓,无名亦是闲。
注释
延陵:古代地名,指常州一带。衰草:枯黄的草。
茅山:道教名山,在江苏常州附近。
鸡犬:借代乡村生活,象征田园。
烟霞:指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色,常用来形容仙境。
彭泽县:今属江西,陶渊明曾在此为官。
旧国:故乡。
穆陵关:古代关隘,位于今湖北境内。
逃名姓:逃避名声,隐居避世。
无名亦是闲:没有名字也无需烦恼,暗指隐居生活的自在。
翻译
延陵的荒草覆盖了道路,要去茅山只能寻觅。连鸡犬也被驱赶离开,烟霞中似乎不再归还。
新的居所设在彭泽县,故乡穆陵关却依然怀念。
人们四处逃避留下姓名,无名之人也能享受清闲。
鉴赏
诗中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首句“延陵衰草遍”即设定了一个秋意浓重、物是人非的氛围,“衰草”不仅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也预示着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漠。
第二句“有路问茅山”,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归隐自然的向往之情。茅山,作为道家著名的修炼之地,在这里象征着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理想。
第三句“鸡犬驱将去”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景,鸡犬相随,宛如伴侣,诗人似已远离世俗的纷扰,而“烟霞拟不还”则表明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坚定选择和满足感。
第四句“新家彭泽县,旧国穆陵关”,通过对比新旧两个地方,表现出诗人对于新生活的期待与对旧日的留恋。彭泽县作为新的居所,充满了未知与希望;而穆陵关,则是过去记忆的象征。
最后两句“处处逃名姓,无名亦是闲”,则揭示出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超然态度。他不仅逃避着世俗对个人的称谓和束缚,甚至连无名的状态也视为一种清净自在的人生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