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山三十六,荒垒半渔寮
出处:《澎湖留别》
清 · 林树梅
澎山三十六,荒垒半渔寮。
虎井风烟壮,龙宫暑瘴消。
云生香鼎屿,雷压吼门潮。
访古屯军迹,周回荡短桡。
虎井风烟壮,龙宫暑瘴消。
云生香鼎屿,雷压吼门潮。
访古屯军迹,周回荡短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澎湖群岛的壮丽景色与历史遗迹。首联“澎山三十六,荒垒半渔寮”以数字“三十六”展现澎湖群岛的众多岛屿,同时“荒垒半渔寮”则描绘出岛屿上既有废弃的防御工事,也有渔民的简陋居所,展现出岛屿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并存。
颔联“虎井风烟壮,龙宫暑瘴消”中,“虎井”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景观,其“风烟壮”暗示着这里的景象雄伟壮观。“龙宫暑瘴消”则可能象征着远离尘嚣,清凉避暑的意境,同时也暗含着对历史传说中龙宫的想象,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颈联“云生香鼎屿,雷压吼门潮”进一步描绘了澎湖群岛的自然风光。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意象,“云生香鼎屿”可能是指云雾缭绕的岛屿,如同香鼎散发出的香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雷压吼门潮”则通过雷声和汹涌的海潮,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威严,同时也暗示了岛屿与海洋的紧密联系。
尾联“访古屯军迹,周回荡短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探访与感慨。通过“访古”二字,可以看出诗人对澎湖群岛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而“屯军迹”可能指的是古代驻军留下的痕迹,暗示着岛屿曾是军事要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周回荡短桡”则描绘了诗人乘小舟环绕岛屿,欣赏美景的情景,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澎湖群岛独特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以及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