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复热,月落色亦红
出处:《杨村秋晓》
宋末元初 · 方回
今日定复热,月落色亦红。
东方垂欲明,忽被林雾浓。
已有牧牛儿,出没黯淡中。
暗行三十里,兀兀视马鬃。
天宇悉已白,始见真秋容。
宿鹭起空际,鸣雀出林丛。
何所最可喜,稻熟岁粗丰。
人世强食弱,生生终不穷。
干戈汹海宇,幸存兹老农。
古来几魏徵,死为田舍翁。
东方垂欲明,忽被林雾浓。
已有牧牛儿,出没黯淡中。
暗行三十里,兀兀视马鬃。
天宇悉已白,始见真秋容。
宿鹭起空际,鸣雀出林丛。
何所最可喜,稻熟岁粗丰。
人世强食弱,生生终不穷。
干戈汹海宇,幸存兹老农。
古来几魏徵,死为田舍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热:炎热。月落:月亮落下。
林雾:树林中的雾气。
牧牛儿:放牛的孩子。
黯淡:昏暗不明。
兀兀:专心致志的样子。
真秋容:秋天的真实景色。
宿鹭:夜宿的白鹭。
鸣雀:鸣叫的麻雀。
稻熟:稻谷成熟。
干戈:战争。
魏徵:唐代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田舍翁:乡间的老农。
翻译
今日天气必定炎热,月落时分天空也显出红色。东方即将破晓,忽然被茂密的树林中的雾气遮挡。
已经有放牛的孩子,在昏暗中穿梭.
他们在黑暗中走了三十里,专注地看着马鬃。
当天空全然明亮,我才真正看到秋天的景象。
夜宿的白鹭从空中飞起,林间的麻雀也开始鸣叫。
什么最为欢喜?那就是稻谷成熟,年景大致丰收。
人间世界强者欺凌弱者,但生命循环永不终止。
战乱充斥世间,庆幸有此老农得以生存。
自古以来有多少像魏徵那样的贤臣,最终成为乡野的农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清晨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于农耕生活的喜悦之情和对生命力的赞美。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如“热”与“红”,“白”与“浓”,以及“黯淡”与“兀兀”,营造出一种秋意盎然、光影交错的氛围。
开篇两句“今日定复热,月落色亦红。东方垂欲明,忽被林雾浓。”通过对比热与冷、明与暗,描绘了清晨的温度变化和光线的穿透,从而传达出秋日的特有氛围。
接着,“已有牧牛儿,出没黯淡中。暗行三十里,兀兀视马鬃。”诗人将目光投向田间劳作的场景,表现了对农耕生活的亲切感和对自然界生机的观察。
随后,“天宇悉已白,始见真秋容。宿鹭起空际,鸣雀出林丛。”通过描写天色转变和鸟儿的叫声,诗人捕捉到了秋季的本质特征,彰显了对生命活力与四季更迭的感悟。
最后,“何所最可喜,稻熟岁粗丰。人世强食弱,生生终不穷。干戈汹海宇,幸存兹老农。”诗中提到了“稻熟”和“岁粗丰”,表达了对丰收的庆幸,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连绵不断的肯定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写和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展现了一种平和、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秋日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