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哂樊川文,女妇喻尤浅
出处:《六月十七日挟味荃贻书彦强三贝子园观荷》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荷香久乃闻,荷叶气弥满。
初日加清凉,一碧已照眼。
涩甘得殊味,袭人千步远。
深红绝可念,风露凝未散。
曲桥映高柳,纵望凡几转。
雨余况无尘,渴障解舌本。
神清忽坐忘,语妙涉奥衍。
芙蕖莲菡萏,菂薏字尤典。
生机何玲珑,造物巧莫阐。
从人恣谛视,孰究顷刻变。
岂徒比木樨,意会吾无隐。
诸君熟《尔雅》,释草卷试展。
却哂樊川文,女妇喻尤浅。
初日加清凉,一碧已照眼。
涩甘得殊味,袭人千步远。
深红绝可念,风露凝未散。
曲桥映高柳,纵望凡几转。
雨余况无尘,渴障解舌本。
神清忽坐忘,语妙涉奥衍。
芙蕖莲菡萏,菂薏字尤典。
生机何玲珑,造物巧莫阐。
从人恣谛视,孰究顷刻变。
岂徒比木樨,意会吾无隐。
诸君熟《尔雅》,释草卷试展。
却哂樊川文,女妇喻尤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清晨在荷塘边的所见所感。诗人首先注意到荷香悠长,弥漫四周,清晨的阳光为这片绿色增添了几分清凉。碧绿的荷叶映入眼帘,清新宜人。荷叶的涩甘味道独特,香气能飘散很远,深红色的荷花更是令人难忘,仿佛凝结着风露的精华。
诗人漫步在曲桥上,高大的柳树倒映水中,景色变换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雨后空气格外清新,连口渴的感觉都暂时消解。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神清气爽,甚至忘却了自我,言语间流露出深远的哲理。
诗人将荷花与木樨相提并论,但更强调其微妙之处难以言表,只有用心体会才能领悟。他提醒读者查阅《尔雅》等古典文献,去理解荷的深意,以此批评樊川文中的比喻过于浅显。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荷塘的美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郑孝胥独特的审美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