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水云吞半郭,九秋山月入千门
出处:《尚书新创敌楼二首 其一》
唐 · 方干
下马政成无一事,应须胜地过朝昏。
笙歌引出桃花洞,罗绣拥来金谷园。
十里水云吞半郭,九秋山月入千门。
常闻大厦堪栖息,燕雀心知不敢言。
笙歌引出桃花洞,罗绣拥来金谷园。
十里水云吞半郭,九秋山月入千门。
常闻大厦堪栖息,燕雀心知不敢言。
注释
下马:指从马上下来,比喻结束工作或行程。政成:政务完成,工作结束。
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
朝昏:早晚,指一天中的时光。
笙歌:吹笙和歌唱,泛指音乐声。
桃花洞:比喻美丽的、隐逸的地方。
罗绣:精细的丝织品,这里形容豪华的装饰。
金谷园:古代著名园林,代指富豪的庄园。
十里水云:形容水汽云雾弥漫的广阔景象。
半郭:城市的一半,郭指外城。
九秋:深秋,九为数之极,表多数、长久。
山月:山中的月亮。
大厦:高大的房屋,比喻可以依靠或休息的地方。
栖息:停留、休息。
燕雀:小鸟,常用来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不敢言: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愿望。
翻译
下马后处理完公务无事可做,应当在美景中度过早晚时光。乐声引导着走入桃花盛开的洞穴,锦绣如云簇拥着富贵的金谷园。
十里范围内水汽云雾吞没了半个城郭,深秋的月光洒进无数的门户。
常听说那华美的建筑可供安歇,但像燕雀般的我心中明白,不敢言语表达向往。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盛世景象的诗作,通过对比和细节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权的向往。首句"下马政成无一事"表明了在一个治理有方、政通人和的世界里,没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紧接着"应须胜地过朝昏"则是说到了这个美好的地方,应该在这里度过从早到晚的时光。
接下来的两句"笙歌引出桃花洞,罗绣拥来金谷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伴随着悠扬的笙曲声,步入了如诗似画的桃花洞中;而金谷园则是由精美的罗绣装饰着,这里的环境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十里水云吞半郭,九秋山月入千门"则描写了一种超越常规的壮丽景象:广阔的水面与天际相连,仿佛要将城市的一部分包围起来;而高耸的山峦上,每到秋季,那明亮如洗的月光便穿透了千家万户之中。
最后两句"常闻大厦堪栖息,燕雀心知不敢言"表达了一种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于隐秘之事的保留。诗人听说过宏伟的建筑适合居住,但就像那些在屋檐下栖息的小鸟一样,对于它们所知道的内情却保持着沉默,不敢随意泄露。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世界的憧憬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