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乎一物慈,长得依草木
出处:《至邻圃视寄养菊花已出蓓蕾喜赋》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京华几年居,所得是佳菊。
九秋历三冬,闭门看不足。
去年急鄂难,花开不及瞩。
出门星在天,满地霜华肃。
脱命息海隅,稍稍生事复。
渡海移故根,残书共一束。
灌养寄老圃,憔悴不盈掬。
别畦何葳蕤,哀此一寸绿。
旬月未经过,蓓蕾忽纷簇。
彭泽招我魂,粲然秋在目。
乃知一息存,生理绝可续。
天乎一物慈,长得依草木。
九秋历三冬,闭门看不足。
去年急鄂难,花开不及瞩。
出门星在天,满地霜华肃。
脱命息海隅,稍稍生事复。
渡海移故根,残书共一束。
灌养寄老圃,憔悴不盈掬。
别畦何葳蕤,哀此一寸绿。
旬月未经过,蓓蕾忽纷簇。
彭泽招我魂,粲然秋在目。
乃知一息存,生理绝可续。
天乎一物慈,长得依草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菊花的深情厚谊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诗中以“京华几年居,所得是佳菊”开篇,点明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将之视为珍宝。接着,“九秋历三冬,闭门看不足”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长时间欣赏和不舍之情。
“去年急鄂难,花开不及瞩”一句,通过去年错过观赏菊花的经历,增加了对今年菊花盛开的期待与珍惜。诗人通过“出门星在天,满地霜华肃”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为菊花的盛开营造了背景氛围。
“脱命息海隅,稍稍生事复”则反映了诗人在经历了某种困境后,重新开始生活的状态,象征着生命虽经挫折,但仍有重生的可能。接下来,“渡海移故根,残书共一束”描述了诗人将菊花移栽的过程,体现了他对菊花的爱护与重视。
“灌养寄老圃,憔悴不盈掬”表现了诗人对菊花的精心照料,即使菊花显得憔悴,他也不放弃。最后,“别畦何葳蕤,哀此一寸绿”表达了对菊花在别处繁茂生长的感慨,以及对这微小生命力的赞美。
“旬月未经过,蓓蕾忽纷簇”描绘了菊花在较短时间内迅速绽放的情景,充满了惊喜与喜悦。“彭泽招我魂,粲然秋在目”则借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盛开景象的赞叹,仿佛菊花在召唤他的灵魂,使他感受到秋天的灿烂。
“乃知一息存,生理绝可续”强调了生命的顽强与延续,即使在逆境中,生命的力量也能够得到展现。“天乎一物慈,长得依草木”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激,认为万物皆有其生存之道,自然界的慈爱使得生命得以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生命力量的赞美,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