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能不夙夜,行露多嵚巇
出处:《立秋后一日过兴隆次韵书怀》
明 · 朱应登
辞家方首夏,奄忽临秋期。
行役良孔艰,运序一再移。
那能不夙夜,行露多嵚巇。
缅邈亲之庐,阻绝天一涯。
心随落日远,目与飞云驰。
四月乏一书,何以慰遐思。
湖田亦粗给,岁计无厚基。
秋稼傥有穫,尚可丰华滋。
私言秉昭旷,生产非所治。
行役良孔艰,运序一再移。
那能不夙夜,行露多嵚巇。
缅邈亲之庐,阻绝天一涯。
心随落日远,目与飞云驰。
四月乏一书,何以慰遐思。
湖田亦粗给,岁计无厚基。
秋稼傥有穫,尚可丰华滋。
私言秉昭旷,生产非所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别家乡,在秋季即将来临之际,行走在漫长旅途中的心境。首句“辞家方首夏,奄忽临秋期”表达了时间的迅速流逝和季节的更替,预示着离家的日子虽在盛夏,却已临近秋意。接着,“行役良孔艰,运序一再移”点明了旅途的艰辛与时光的流转。
“那能不夙夜,行露多嵚巇”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夜以继日地赶路,面对崎岖不平的道路,充满了挑战。接下来的“缅邈亲之庐,阻绝天一涯”表达了对远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距离遥远,难以相见。
“心随落日远,目与飞云驰”运用比喻手法,将心随落日远行,目光追随飞云,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紧接着,“四月乏一书,何以慰遐思”表达了长时间没有收到家书的焦虑,无法寄托思念之情。
“湖田亦粗给,岁计无厚基”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生活的简单描述,虽然生活条件一般,但还能勉强维持。最后,“秋稼傥有穫,尚可丰华滋”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即使生活简朴,也希望能有所收获,增添生活的色彩。
“私言秉昭旷,生产非所治”则是诗人对个人生活与社会生产的反思,认为个人的生活琐事与社会的生产活动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朴素理解,情感真挚,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