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台地一年耕,可馀七年食全文

台地一年耕,可馀七年食

清 · 蓝鼎元
台地一年耕,可馀七年食
寇乱继风灾,民间更萧索。
今岁大有秋,仓储补云亟。
谷贵虑民饥,谷贱农亦恻。
厉禁久不弛,乃利于奸墨。
徒有遏籴名,其实竟何益。
估客既空归,裹足此寥寂。
何如撙节之,一艘一百石。
穷年移不尽,农商惠我德。
幸与诸当途,从长一筹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代台湾地区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政策考量。首句“台地一年耕,可馀七年食”展现了农民勤劳,一年辛劳足以储备多年粮食。然而,“寇乱继风灾,民间更萧索”则揭示了战乱和自然灾害带来的贫困与凋敝。

“今岁大有秋,仓储补云亟”表达了丰收的希望,但诗人忧虑谷价波动可能带来的问题:“谷贵虑民饥,谷贱农亦恻。”他指出,政府若过度干预市场,禁止粮食买卖(“厉禁久不弛,乃利于奸墨”),虽然名义上是抑制粮价,但实际上无助于解决根本问题。

“估客既空归,裹足此寥寂”反映了商人因政策受阻而离去,市场陷入冷清。诗人建议采取更为明智的方法:“不如撙节之,一艘一百石”,即适度调节,让船只适量运输粮食,既能缓解农民的困境,又能惠及农商。

最后,诗人恳请有权势者“穷年移不尽,农商惠我德”,长期考虑并制定有利于民生的策略。整首诗以现实问题为背景,表达了对公正政策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