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天下第一泉,阳羡百草不敢先
二绝独与端石便,不受翠铁黄金煎。
古来风韵擅玉川,日高丈五犹打眠。
山中旧事今不然,石铫不在坡炉塼。
伯机卓荦美少年,好官不做自取廉。
床头月俸无一钱,手续陆羽经二篇。
我有片石出古端,瓜师斲成无脚铛。
为君置之书几边,自汲活水烹新烟。
不待七碗肌骨仙,飞去玉皇香案前。
天公高高望眼穿,百姓堕落深深渊,无人敢说江南天。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惠山:地名,指惠山泉。阳羡:古地名,今江苏宜兴一带。
端石:古代的一种优质石材,用于制作茶具。
翠铁:绿色的铁器,可能指茶具。
玉川:唐代诗人卢仝的别号,以爱茶著名。
石铫:古代煮水的陶罐。
伯机:诗人自指或他人名。
陆羽:唐朝著名茶学家。
瓜师:擅长雕刻的工匠。
书几:书桌。
活水:指山泉或未经污染的清水。
玉皇:道教神话中的天庭主宰。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故乡或理想之地。
翻译
惠山被誉为天下第一泉,阳羡的花草都不敢抢先这泉水独特,只与端石相配,不被翠铁或黄金的热度所影响
自古以来,惠山的风采独占鳌头,即使日上三竿,主人仍沉睡未醒
山中的旧事已不再,石铫不再放在坡炉旁
伯机是个卓越的年轻人,宁愿做清官也不求富贵
他的床头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两篇陆羽的经书
我有一块古老的石头,瓜匠雕琢成了无脚的锅
我把它放在书桌的一侧,自己汲取活水煮茶
无需等到七碗茶后才成仙,它会飞到玉皇大帝的案前
天公遥望人间,百姓深陷困苦,无人敢言江南的美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逢振所作,名为《茶具一贽鲜于伯机》。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惠山天下第一泉,阳羡百草不敢先。”开篇即以惠山之泉自比,显示了诗人自信而又不骄傲的态度。阳羡百草不敢先,是指诗人虽然有着不凡的才能,但却不愿意锋芒毕露,更愿意保持一种谦逊和内敛。
“二绝独与端石便,不受翠铁黄金煎。”这里的“二绝”可能是指茶具,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简单、质朴生活的追求,不受外界物质诱惑。
“古来风韵擅玉川,日高丈五犹打眠。”诗人自比为古代文人,风雅不凡,但却不愿意被世俗所束缚,保持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山中旧事今不然,石铫不在坡炉塼。”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去某些美好时光的怀念,但那些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伯机卓荦美少年,好官不做自取廉。”这是对友人伯机的赞誉,认为他是位有才华的青年,而且有着高洁的情操,不愿意做那种不clean的官职。
“床头月俸无一钱,手续陆羽经二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清贫但乐在其中的心态。即使身无分文,但仍然能够享受文学的乐趣。
“我有片石出古端,瓜师斲成无脚铛。”这里可能是在说自己有一块古朴的茶具,这个茶具是由名匠瓜师精心雕琢而成的。
“为君置之书几边,自汲活水烹新烟。”诗人将这份珍贵的茶具赠送给伯机,并且自己去汲取山间清泉,以此来品味新焙的茶香。
“不待七碗肌骨仙,飞去玉皇香案前。”这里借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典故,即饮酒至醉,不需要等到喝完第七碗,也能达到心旷神怡、仿佛身轻如燕的境界。
“天公高高望眼穿,百姓堕落深深渊,无人敢说江南天。”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普通百姓深受其苦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江南天”的美好想象,但在这种环境下,没有人敢于直言这份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茶具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情谊以及对清贫生活态度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深沉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