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庆历石守道,聊题数语昭群愚
出处:《读陆逵常簿奏篇喜而有赋》
宋 · 高斯得
老翁关门贪睡味,朝廷近事到耳疏。
朝起忽收故旧信,得此痛哭流涕书。
书中所道果何事,人心天命关机枢。
昔无叛民今已起,赤子至此谁之辜。
公田下损而上益,楮法子废而母孤。
三尺孤童尽知得,谁能暴虎编其须。
朝阳一鸣百聩醒,幸哉仅有而绝无。
三后在天甚神圣,佑此一脉皇基扶。
我非庆历石守道,聊题数语昭群愚。
朝起忽收故旧信,得此痛哭流涕书。
书中所道果何事,人心天命关机枢。
昔无叛民今已起,赤子至此谁之辜。
公田下损而上益,楮法子废而母孤。
三尺孤童尽知得,谁能暴虎编其须。
朝阳一鸣百聩醒,幸哉仅有而绝无。
三后在天甚神圣,佑此一脉皇基扶。
我非庆历石守道,聊题数语昭群愚。
注释
贪睡味:深深沉醉于睡眠的乐趣。朝廷近事:朝廷最近的动态。
故旧信:老朋友的来信。
人心天命:人的内心和命运。
赤子:比喻无辜的人。
公田:公共田地。
楮法:古代的纸币制度。
暴虎:比喻凶残的人。
朝阳:早晨的太阳。
三后:指历史上三位有威望的君主。
庆历:北宋仁宗庆历年间。
石守道:人名,以其坚守道义著称。
翻译
老翁深爱安睡的乐趣,对朝廷之事却不太关心。早晨起来突然收到旧友的信件,读到内容令他痛哭流涕。
信中究竟写了什么,关乎人心与天命的关键转折。
过去没有叛乱现在却已兴起,无辜的孩子们又该由谁来承担罪过。
原本公田向下层受损,上层得益,纸币制度废除,根基孤单。
即使是年幼孩童也明白这些,但谁能阻止那些作恶之人?
朝阳初升唤醒了沉睡的人们,庆幸的是这样的情况再无仅有。
三位先贤在天庇佑,希望他们能保佑这皇家血脉延续。
我不是庆历年间坚守原则的石守道,只是随意写下几句话,希望能启发大众。
鉴赏
这首宋诗《读陆逵常簿奏篇喜而有赋》是高斯得所作,诗人以老翁开篇,描绘了一位对时政疏离的老者,他沉溺于宁静生活,对朝廷近事知之甚少。然而,一封故旧的来信却打破了这份平静,信中揭示了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叛乱四起,民生困苦,公田政策失衡,纸币制度混乱。诗人感叹即使是小孩也能察觉这些问题,而有权势者却未能妥善处理。
诗人接着提到,尽管形势危急,但仍有希望,如同初升的太阳唤醒了沉睡的人们,庆幸的是并未完全绝望。他寄望于天意和神明保佑国家的根基,暗示着还有可能得到援手。最后,诗人自谦并非如石守道般坚韧,但仍愿借此诗警醒众人,表达出对时局的关注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个人感受与国家命运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