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方坐夏,柳巷对兄禅
出处:《送造微上人归淮南觐兄》
唐 · 顾非熊
到家方坐夏,柳巷对兄禅。
雨断芜城路,虹分建邺天。
赴斋随野鹤,迎水上渔船。
终拟归何处,三湘思渺然。
雨断芜城路,虹分建邺天。
赴斋随野鹤,迎水上渔船。
终拟归何处,三湘思渺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到家:回家。方:刚刚。
坐:坐下。
夏:夏天。
柳巷:长满柳树的小巷。
对兄禅:与兄共参禅。
雨断:雨后中断。
芜城:古代地名,指扬州。
路:道路。
虹分:彩虹划过。
建邺:古都南京的别称。
赴斋:前往斋堂。
野鹤:野生的鹤。
迎水:迎着水面。
渔船:小渔船。
归何处:归向何处。
三湘:泛指湖南地区,因湘江贯穿其中。
思渺然:思绪深远,若有所思。
翻译
夏日回家才刚坐下,柳巷中与兄共参禅。雨后芜城道路断,彩虹划过建邺的天边。
我跟随野鹤去斋堂,迎着水波乘渔船。
最终打算归向何方,心中满是对三湘的深深思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季回到家中,坐在凉爽的环境里与远方的兄长交流的情景。诗中的意境宁静而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和亲情的深厚思念。
"到家方坐夏,柳巷对兄禅"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情境。"雨断芜城路,虹分建邺天" 则通过雨后初晴的景象,展示了诗人所处之地的自然美和神秘感。
"赴斋随野鹤,迎水上渔船" 这两句中,"野鹤"和"渔船"都是乡村生活中的常见元素,它们的出现增添了一种田园诗般的宁静与温馨。"终拟归何处,三湘思渺然"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不舍。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丰富,每个字眼都透露着诗人对自然、亲情以及故土的情感。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对唐代诗歌艺术的展示,也是人类共同情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