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皇别我去难留,夕阳冉冉心悠悠
出处:《送春闰三月内阁赋》
明 · 林瀚
今年春多三十日,送春也觉春归疾。
临风欲赋送春诗,花事阑珊愁阁笔。
东皇别我去难留,夕阳冉冉心悠悠。
绿杨枝上莺声老,芳草渡头香雨收。
抚兹不觉伤怀抱,孤云梦绕闽南道。
高堂添却镜中霜,安得春光镇长好。
回看九陌游冶儿,锦鞍白马轻罗衣。
少年只谓长如此,不问春归春不归。
临风欲赋送春诗,花事阑珊愁阁笔。
东皇别我去难留,夕阳冉冉心悠悠。
绿杨枝上莺声老,芳草渡头香雨收。
抚兹不觉伤怀抱,孤云梦绕闽南道。
高堂添却镜中霜,安得春光镇长好。
回看九陌游冶儿,锦鞍白马轻罗衣。
少年只谓长如此,不问春归春不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闰三月的春日,感受到时光匆匆,春意渐逝的感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景色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今年春多三十日”,点出闰月的特殊,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时间延长但春意却似乎更加短暂的基调。接着,“送春也觉春归疾”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临风欲赋送春诗,花事阑珊愁阁笔”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想要表达对春天的不舍,却因花事凋零而难以下笔的无奈。
“东皇别我去难留,夕阳冉冉心悠悠”两句,通过“东皇”这一古代神话中的春神形象,强化了春天即将远去的氛围,同时借夕阳的缓缓西沉,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忧郁和迷茫。接下来,“绿杨枝上莺声老,芳草渡头香雨收”描绘了春天逐渐消逝的自然景象,莺歌不再,芳草上的香雨也已收敛,暗示着春天的生机正在慢慢消失。
“抚兹不觉伤怀抱,孤云梦绕闽南道”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逝去的伤感,仿佛连天空的孤云也在梦中追寻着闽南的道路,寻找春天的痕迹。最后,“高堂添却镜中霜,安得春光镇长好”则是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高堂的镜中出现了霜白,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希望春天的美好能够永恒。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哀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