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实萧爽,在夏亦如秋
出处:《诗三百三首 其二十二》
唐 · 寒山
有一餐霞子,其居讳俗游。
论时实萧爽,在夏亦如秋。
幽涧常沥沥,高松风飕飕。
其中半日坐,忘却百年愁。
论时实萧爽,在夏亦如秋。
幽涧常沥沥,高松风飕飕。
其中半日坐,忘却百年愁。
注释
霞子:诗中人物的名字。讳:避讳,不直接提及或称呼。
俗游:世俗的游玩,指繁华喧嚣的生活。
萧爽:清凉,爽朗。
如秋:像秋天一样。
幽涧:深而静的山涧。
沥沥:形容水声潺潺。
高松:高大的松树。
飕飕:形容风声。
半日:半天时间。
百年愁:一生的忧虑和烦恼。
翻译
有一位名叫霞子的人,他的住所远离世俗的游玩。谈论时事总是清清爽爽,即使在夏天也如同秋天般凉快。
幽深的山涧常常发出潺潺流水声,高高的松树上风声呼啸不停。
在那里坐上半天,能忘却一生的忧虑和烦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之士在自然景物中寻找心灵宁静的场景。"有一餐霞子,其居讳俗游"表明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论时实萧爽,在夏亦如秋"则是说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这个地方也能保持清凉,如同秋天一般,形象地展示了这个地方的独特气候条件。
"幽涧常沥沥,高松风飕飕"通过对流水和风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宁谧的氛围。水声和风声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声音,但在这里,它们却被赋予了特殊的情感意义,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其中半日坐,忘卻百年愁"则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沉浸于静思之中,甚至能够让自己暂时摆脱世间的烦恼和忧虑,就连百年的忧愁都能一时间地抛诸脑后。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物对心灵的治愈作用,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和内在平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