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递显藏,隐现随起落
出处:《过小岭》
清 · 陈同
此岭九十里,所历颇险恶。
两夫舁一兜,袅袅竹竿弱。
片篷圆幕天,尺板危垫脚。
所见高一头,有美自呈跃。
岭转初螺旋,崖断忽瓜削。
曲则蚁穿珠,窄作鼠入角。
陡则马蓦坡,藏则蛇赴壑。
进则鸟道争,退则蚓行却。
溪回路已穷,林转山又廓。
峰峦递显藏,隐现随起落。
肩舆升降间,一一归领略。
景色真难名,可喜又可愕。
两夫舁一兜,袅袅竹竿弱。
片篷圆幕天,尺板危垫脚。
所见高一头,有美自呈跃。
岭转初螺旋,崖断忽瓜削。
曲则蚁穿珠,窄作鼠入角。
陡则马蓦坡,藏则蛇赴壑。
进则鸟道争,退则蚓行却。
溪回路已穷,林转山又廓。
峰峦递显藏,隐现随起落。
肩舆升降间,一一归领略。
景色真难名,可喜又可愕。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陈同的《过小岭(其一)》描绘了作者徒步穿越险峻小岭的生动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岭路的艰难与奇特:抬夫们艰辛地搬运竹制的行李,狭窄的山路像蚂蚁爬过的珠串,曲折如螺,崖壁陡峭如同瓜果被削切。行进中,鸟道狭小,蛇虫出没,环境险恶而富有生机。
诗人以丰富的比喻和动态的描绘,刻画了山势的变化,从峰峦起伏、层叠显现,到溪流尽头、山路转折,展现出一幅立体的山岭画卷。在乘坐肩舆的过程中,他逐一品味并欣赏着这些难以言表的景色,既有惊喜也有惊愕,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深深敬畏。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在险峻小岭上的行走体验,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